读书需要心境和适当的心里期待。所以有些书总是读到第二遍才觉得好,只是因为第一次读的时候没有做好准备。太匆忙,心里不够空,没给新的想象和情绪留下足够的空间,不能体贴作者的用心和曲折。就像自己已经很饱,便常觉得别人的菜没那么好吃。
但书的好处是,它总在哪里。毕竟已经读过一遍,至少你知道它值得认真对待。已经知道它大概是什么,上一次太匆忙,这一次可以仔细。读书是欣赏,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该慢的地方要慢。不用赶时间,非把整本一次读完。
很多年前类似体验是 飘,这一次是 徐晓的半世为人。
其实不明白为什么人对他人的苦难第一反应常常是厌恶。同情心往往是随后才来,难到这也是后天习来的?一开始我是没有做好准备面对前两篇的人生艰难,当然也来不及体会字里行间那些艰难过后的自我拷问,但已经能感受到回首往事时的五味杂陈。 有无悔,有后悔,有骄傲,有羞愧,有委屈,有深深怀念。现在的我当然能理解, 人在难处,会做出日后另己反复回虑的决定和思量,也会屏出日后另己难以相信的勇气和担当,都只是因为当时还来不及考虑,还来不及回避。
如她说: "很多年过去了,有时候想起这些往事我会泪流满面,但是当时我却从不为这种事情而哭。我遇到的难题太多了,我习惯了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我没有时间来咀嚼其中的滋味".
"当生活把你抛进火坑,你不得不在里面时,根本谈不上什么坚强和勇敢。你有的不过是活下去的本能,别人所能承受的你也同样能承受。"
曾经看到过报道,其实癌症是难以避免。人们花费了无数的金钱与精力,也不过是让得了癌症的人们的平均生存期延长了6个月到一年。但人们为了这半年愿意付出一切。还不用说这是痛苦煎熬常常毫无尊严的半年。如她说""我一直以为,我天经地义地有权为他做生的选择,而无权为他做死的决定。多少人都曾经说过这话:与其这么苦,真不如死了的好。然而,怎样的苦才值得与生命做交换来免除它呢?苦的尽头又在哪里?我没办法设身处地地想。"
等到一切的努力绝望争取都过去,终于可以接受亲人离去的事实。回想起曾亲眼看过的那些亲人的苦楚,却又生出疑问:"他所受的苦是我的努力的结果,我不知道他是不是愿意承受那结果"。
是否无论怎样的选择,也不能无愧。 有好友母亲病重中风,已无意识。不能承担CTU的费用,在家中自建了重症看护室,日夜守护。苦苦留住母亲的生命,但早已心力交瘁。 也有好友母亲突然离世,虽全无拖延煎熬。但他却久久不能接受,好几年间总觉得母亲还在。
无论怎样的情形,也不能无憾!
而作者最后如此劝慰自己:"在死的延迟中,我们的儿子从三岁长到了六岁。他感觉到了父亲的注视,虽然记忆有限,但那成为他能够和我谈论他的父亲的仅有的话题,也是今后一生,他可能和他的妻子、孩子谈论父亲的仅有的话题。我相信,这对他绝不是可有可无的。"
而岁月渐远,往事会以微妙的不同方式呈现在自己回忆中,就好像随落日西沉,远处群山的颜色。不单仅是时光流逝的蜕变,还有那些在往事中止之后我们独自继续成长的经历。这些不待百年便及身可历的沧海桑田啊!使人感慨,使人困惑,使人对己宽厚。
在想象中和逝去的亲人们的交谈,总认为他们也在和我们一起共同成长。很多人读完书,都记得北岛那句 "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这时 才知道那句名言并没有幽默可言: 人生的悲剧有两种,一种是梦想不能实现,一种是梦想已经实现。
如她说"生活在不断变化,不惜一切代价忠于一种观念已经使人疲惫不堪,我们不该固守陈规,也没必要总对往事耿耿于怀。但是,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男人和女人、老年人和中年人不都或多或少多带有那个时代的痕迹吗?扪心自问,有多少人能把自己所尊崇的生活准则贯彻到生命的始终呢?"
最好的回忆都是写给自己看的。把对故去亲人和对过去自己的思念记录在一起,一同回忆。因为他们本来就是一体。而怀人叙旧最难免的是往往会因逝去而幻化美好。但由于作者无时不在的自省和对亲人的尊重,却不曾如此有此。所谓描述一件事就是不要去赞美它。往事的深刻使得不需淡化旧日的难堪。真实的情感不需美化本身就值得怀念,就好像我们怀念亲人不是因为他们美丽。
如她说 "有时侯,在你的墓前,我的心情会偏离初衷,思绪会游荡到毫不相干的琐事上去,而我不能释怀的,始终是你生前我们的恩恩怨怨。这种时候我会很尴尬,也会很惭愧。这与我自己认同的美好感情多么不一致啊!"
"说一个女人为爱情而活,很可能是真实的;说一个女人仅仅为某一个男人而活,一定是虚假的。一些人一生可能不止恋爱一次,但是为爱情而活的女人,每次恋爱都是对同一种理想与精神的追随;另一些人一生可能只恋爱一次,但是标榜只为某一个男人而活的女人,很可能已经泯灭了理想放弃了精神。"
只是往事再深刻再刻骨铭心,也只是生命的一部分。这其实是一件好事,虽然我们不总那末心甘情愿。
"这情形一次次地重复,使我很不情愿地承认:没有什么能阻挡我,把对一个你曾经深爱过的人的思念,从具体的感觉变为抽象的理念。于是我又问自己:这是理性的力量,还是情感的虚妄?"
人有时会感觉新生活和感情是对逝者的背叛。其实并非如此。就好像儿女总要长大离家,有失落,当然也有欣慰。生活在继续啊。我们生活的同时也是替我们逝去的亲人在生活,负有他们对我们的期望:他们希望我们过得好。总有一天,我们也会老去变成生活的旁观者,同样会对后来人抱以期望。
一如随园感叹: 能无对之欣然,思之黯然也乎?
记录一下那些无悔和后悔,骄傲和羞愧,委屈和感激。那是一个时代的痕迹,也是之后无数时代的即将拥有的生命体验。
"以后很多年,每当绝望向我袭来的时候,唯有想到我曾经拼尽全力挽回过,付出代价争取过,才能使我平息下来."
"什么是绝望?看着洒在地上一片白得耀眼的液体,你无法用手捧起来,或用任何办法重新装进瓶子里,再用来输入亲人的血管,那就是绝望."
" 所以遗憾依旧,悔恨依旧。这是上帝为心灵的路途准备的驿站。我常常在这驿站休憩。每当遗憾和悔恨从心底的深处浮上来,日常生活便像退了潮似的离我远去。我在那个时刻与你相遇,面对你,倾听你,也向你倾诉⋯⋯但我永远没有机会告诉你,对于你,我真正在意和计较的到底是什么."
"我哭,只是因为女人渴望而没能得到的领会。那领会才是女人的体面、满足和骄傲,虽然那只是一辆自行车,不是一部汽车,不是一所豪宅。那是物质的世界里没有的物,那是形式的逻辑里没有的形。然而!荒诞的是,在我的记忆里,在我的语言里,它最终仍然还是一辆自行车!"
"同时,我还乞求:如果手术不成功,保佑你尽快解脱。....你清楚地知道,成全了一个,另一个也同时得到成全,你怎么能保证,不把你真的想要的,当成是你顺便得到的?."
"在任何情况下,我都没有义务向任何人承诺忠诚,当然也包括你。忠诚不是两性关系的前提,只是一种可能的结果。"
"我曾经以为,死亡使我懂得了生命和爱。但是当我牵着我幼小的儿子站在丈夫的遗体前、陵墓前,当死亡的事实离我越来越遥远,而死者的存在却离我越来越切近的时候,我才真正懂得,关于时间,关于生命,关于死亡,关于爱,需要你付出毕生的代价去体验。有所体验就够了,你甚至不要指望能把它们搞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