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事,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标准(育儿2)

前几天,外婆九十岁生日,很多亲人都到场了。爸爸妈妈、弟弟弟妹带着孩子也赶回来了。

弟弟是我们家唯一的博士,因为在外地上班,回来得并不多,爸妈跟他们住在一起,帮他们打理家务、带孩子。

大家逗孩子时,我妈说起她的孙子一脸的骄傲:“他玩得开得很,到了吃饭的点就在别人家吃饭,都很熟。”我没有作声,心中却有些闷闷不乐。

去年的时候,我带着孩子在弟弟那里住了一段时间。记得有一天中午,我们在隔壁单元的小孩子家玩,到了吃饭的点,小朋友玩得很开心,不要我们走,要我们留下来吃饭。我推辞后带着孩子回家了。

回到家中,父母已略有不悦。我略带自豪地说:“别人都要我们就在他们家吃饭呢!”作为妈妈,我也想表达我的孩子也是很受人欢迎的。虽然我们在那里住着,但是两个孩子之间总在进行着比较,而作为客场的我们总是在下风。

我的父母却说:“到了吃饭的点都不知道回来,还想留在别人家里吃饭,怕不怕丑?”还说我儿子苕。我反驳道:“我养的是苕,别人养的才不是苕。”

当时我没有说出口的是:你孙子在别人家吃就蛮好,我儿子在别人家吃就是不知羞。

多重的标准,让我感到很不开心。

我爸妈是老观念,孙子是自家的,外孙是别人家的。当别人说我儿子长得比弟弟儿子帅气时,我妈都会有不悦的神情。

如果不是因为没有地方可去,我也不会在那里住很长时间,后来我带着孩子提前回来了。既然我的孩子不受待见,我也没有必要久留。

我从来不对别人的事发表意见,只要没有对我产生影响,因为我懂得每个人处事都有自己的道理所在。不同的处境,会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看法。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