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她上大一,某个夏日的正午,她和往常一样去辅导一个孩子的英语。经过学校的小树林,她听到有人喊了一声,下意识地扭头,见到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站在她身后约30米远处,隐隐觉得不对劲,只见那人露出自己的生殖器官,她吓得花容失色,大叫一声跑开了,下午的辅导课也在混混沌沌中上完。
这是一个来访者曾在我面前讲过的故事。想起这个故事是因为李老师今天发的文章。关于性,我们一向是遮遮掩掩,对于性偏离,更是缄口不言。咨询师也是在咨询室里听到各式各样的故事,不由让人感叹,现实比电视剧更狗血。
恋物症、恋物癖、恋物,从冠名可以看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对这类人群的容纳度越来越高。刚开始把这种行为定义为犯罪,与偷盗罪等同;后来,认为这个行为是不道德的,不被社会主流所容纳;之后,医学的发展让我们意识到这是一种疾病,需要吃药医治;现在我们知道这种行为的背后是有心理问题的,所谓的恋物只不过是外在的一种表现。透过表面看本质,这种行为背后的本质就是性压抑。
“食色,性也”,生存和繁衍是人类的本能,正常满足需要,我们才会发展到马斯洛所说的第二需要,即安全的需要。不管是具有“露阴癖”、“窥阴癖”还是“恋物障碍”等症状的人,尽管他们能通过自己的形式得到性能量的宣泄,但他们的行为不是通过社会认可的正常渠道宣泄,给自己和他人都造成了痛苦,当我跟来访者谈到这里时,来访者长舒一口气,“哎,本来觉得这个人可恨,现在觉得这个人很可怜呢”。是啊,没有学会以保护隐私的形式释放性能量,从心理健康水平上来说,还处于2、3岁幼儿的水平。
作为咨询师,面对“恋物”的来访者,首先要尊重对方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人永远先于并大于问题。充分理解接纳了问题的存在,在“人”这个层面上工作,来访者才打开心扉,让我们进入他们的心理世界。
关于性,好像男性说社会很能认可,一个女性说就不被人理解。除了社会对女性的歧视,也有女性自我认同的原因。今天群里关于性的话题讨论得很热烈,男同学却鲜有出来讨论的,好奇怪。
据说女性关于讲性的笑话有四个层次:
第一层,听到性的笑话就受不了,直接不听;
第二层,听到笑话跟平时差不多,没有什么反应;
第三层,听到笑话很兴奋,说“再来一个吧”;
第四层,跟别人说,“来,我给你讲一个吧”。
哈哈,哪天我能到第四层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