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课程的开始提到了XY案例,一名19岁女生,诊断为边缘型人格障碍。之前做过系统专业的心理治疗,但中途因故放弃了,一直辍学在家。按常规来说,她改善病情的窗口期已经过了。但最近她自己提出来,想回到学校继续学习,这似乎预示着一个新窗口期的到来。对于这个年龄的边缘型人格障碍障碍来说,再出现一个新窗口期的几率是微乎其微的。那么为何在XY案例中,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呢?主要原因可以从两方面考虑:一是患者的母亲一直坚持进行心理学课程的学习,通过课程学习,让她认识到作为孩子的客体的品质有多么重要,从而在生活中注意修复她与孩子的关系;二是这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患者虽然没有接受系统专业的心理治疗,但是一直由与她年龄相差不很大的心理治疗师郑婕老师给予她“生活化的陪伴指导”,即以像朋友,家人的身份进入她的生活,给予她良好的陪伴和在具体生活问题上的指导与帮助。
但在这个时候,如果要更好的把握新窗口期到来的机会,修复患者的边缘型人格障碍,还是需要有专业系统的心理治疗。
因为要完成人格障碍的修复,首先完成模式的重构,建构出有规律和结构性的生命节奏,而这是需要在有时间的连续性(持续的好转)和空间的完整性(个体真的有机的和健康的生命节奏融合在一起)的治疗中来完成的。这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是在建构有规律和结构性的生命节奏中的“节奏”,而专业的治疗师才能对此“节奏”(修复的节奏、生命的节奏)进行把控。因为绝大部分患者都有大量的自我攻击和自我否定,而其实他们真正需要的是把“给生命以喘息的机会”加入他们的生命序列中,形成健康的生命节奏。
下面开始进入课程知识点部分:
一、内心形象决定了你使用客体的品质和水平
在课程中T提到个体内心的形象决定了他使用客体的品质和水平,个体内化的恶的形象的形成是具有破坏性的,它将导致个体在使用客体时表现出攻击性,以及使得假我出现病态的呈现。
1.个体内化了恶形象后所造成的破坏性之一是当他在使用客体的过程中,客体没有按照他的要求和意志行事时,他便会把自己内化的恶的形象投射到客体身上,认为客体是“恶”的,因此表现出攻击性对待客体。
2. 个体内化了恶形象后所造成的破坏性之二是假我在各个维度上的病态呈现:在精神分裂症中,他们的假我是完全崩解的。而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的假我则是没有完全形成的,他们没有人格面具,不会绕弯子,这让他们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感到非常紧张,所以他们不喜欢和他人在一起,很难与人建立关系。【所以没有假我也不好啊!】自恋性人格障碍的假我是一个疯狂的奥斯卡的迷局,他们在人前熟练的使用假我进行表演以活动满足感,但是过后又陷入枯竭感的深渊难以自拔。
二、攻击性•活力•使用客体的路径与心智发展性
1.对双相情感障碍的理解
双相情感障碍属于心境障碍的一种类型,指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疾病。
其实双相情感障碍离我们不远,大家的生活体验都是跌宕起伏的,都有抑郁和狂躁的时候,只是我们没有双相情感障碍那么极端。
2.抑郁与攻击性带来的破坏力
抑郁的核心是攻击,躁狂的核心是幻想。
3躁狂与幻想背后的活力
躁狂是内在活性与活力的表征,简单来说就是有躁狂症状的人其实是很有内在活力的。上次备忘中提到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ZH•L′S,她自从懂事后就有一个梦想——将来要找到一个灵魂伴侣。她躁狂中蕴含的内在活力的张力所导致的幻想的深度,是她丈夫承受不了的,而她深陷于这种幻想的深渊中无法接受现实对象的真实性,又将她推向了抑郁的困境中。
4.客体使用的路径:对象化的真实性与ZL要的灵魂伴侣中的幻想深渊
5.幻想与心智发展中的破坏性
三、使用客体的障碍与退行的评估
1.主观性客体与幻想的程度P191
1)客体是作为被使用而被主观化的
客体不使用你就不会主观化你。而我们使用客体的模式受到我们内心形成的形象的影响。
2)使用客体的品质与客体本身的品质
我们使用客体的品质与客体本身的品质有关,所以母亲对于孩子使用客体的品质是特别关键的。但使用母亲这个客体的品质好也可能会变成一种路径性的依赖。Eg.妈妈不在就没饭吃。
3)使用客体过程中的攻击性与客体处理攻击性的能力与心智
小孩子早期使用客体时都攻击性的成分在其中。这个时候如果母亲不能很好的处理孩子的这种攻击性,以及其所引发的母亲自己的情绪,甚至这个母亲厌恶自己被作为客体使用,以一种意志的压制反击过去,那将导致母亲意志对孩子意志的强悍移植,使孩子丧失个性化。
所以对孩子使用客体过程中的攻击性的处理是很考验母亲心智的,孩子攻击性的张力越大,对母亲心智水平的要求就越高。
引入案例:19岁,男性,主要症状是收藏女性内衣。他的母亲就是典型的厌恶自己被作为客体使用的母亲。生活中孩子如果有搂母亲的动作,母亲会马上弹开,并指责孩子不能这样做。这位母亲还把孩子带到警察局去,说是让警察教育一下他,不要再收藏女性内衣。
在心理咨询和治疗中,治疗师也会承受被来访者当做客体使用时所带有的攻击性,这时的处理是很考验治疗师经验的。缺乏经验的治疗师在遭受这种攻击时会很不爽,但他们意识不到这种使用攻击背后的缘由,因而要么直接反击过去,要么动用隔离化的防御作为反击。
2被客观感知的客体与现实矫正能力
1)婴儿期客体提供的真实度与安全性成正比,安全性越高真实度越高
客体给孩子提供的环境越安全,孩子形成的真实感的水平也就越高。当安全性很低时,孩子会感到难受,就会启动幻想,因此所形成的真实感也就随之变低了。
孩子的真实感越高,他对自己的相信程度就越深,之后自我认同的水平也就越好。
2)安全与真实形成自体充分的发展张力
从小孩子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和他们表达自己情绪的方式上可以看出孩子心智发展的水平。
3)边界与发展形成的现实矫正的能力
关系中越是吵打得剧烈的,说明他们之间的边界越差。因为边界好的关系是不会有那么多情感绞缠的。
边界、空间越好,情绪张力的控制就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