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多月之前,有一个朋友推荐梁圆外看了一个TED推荐的视频;讲述的是一个在美国的中国人蒋甲,他从害怕被拒绝被嘲笑,从而陷入一种恐惧之中。终于有一天,他意识到:害怕被拒,比任何一次真正的被拒绝造成的阻碍都更大。
他深刻的认识到,自己必须找到应对的办法。不能让这种恐惧毁掉自己。于是,他开始了“碰壁100天”的实验,每天主动寻找拒绝。
这些拒绝实验新奇、大胆,充满乐趣和创意,给人无尽的精神力量,同时引发人们重新去思考拒绝的本质。
请耐心看完视频,也许你的人生,会从此改变。
他还写了一本书叫《没有永远的拒绝,你只是暂时不被接受》
我们大多数人成长的过程中,常常会有一些误区和陷阱。
被拒绝的时候,会认为是自己不够好。
就像很多人,在经历了一次失败的考试,失败的恋爱,失败的创业之后;都会误以为,从此自己的人生都暗了。
这些经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被拒绝。
恋爱失败;婚姻失败;创业失败;都是被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情拒绝;这些事情的发展,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
当你提出一个需求,对方要么同意要么拒绝,这是一件必然的事情。可是为什么被拒绝的时候,我们大多数人会觉得不爽,有挫败感呢?挫败感源于:
1,提出的需求,没有得到认可。
2,自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自己在提需求的时候,没有“被拒绝”的心理准备。大多数人会理所当然的认为,别人就应该满足自己的需求。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来说,自己提的要求又不过分,为什么不可以呢?
这就像刚出生的小孩子,需求不能得到满足的时候,就会开始嚎啕大哭。所以,小孩子哭的时候,其实是在表达自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成年人却不能用这种方式来为自己争取什么。所以,成年人被拒绝后,而且又不知道如何才能争取的时候,就会出现情绪受挫,不爽不开心,甚至失望失落。
其实,这里面有3个层面问题:
1,被拒绝,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2,自己不知道该如何继续争取。
3,把这一次被拒绝,归结为对自己个人的不认可。
沮丧,失望,失落,夹杂着无奈;如果陷入到这种情绪中走不出来的话,你甚至会感到绝望。
可是,如果在提出需求的时候,建立另外一种预期呢?
别人为什么要满足我的这个需求?
别人会因为什么而拒绝我的这个需求?
这时候,你内心不是抱着“要求”的态度,而是抱着沟通的态度去提需求;你的目的是需求得到满足;那么你只需要搞明白一件事:在什么情况下,你能满足我的需求?
可能一开始的时候,你不知道,不知道对方会因为什么拒绝你;那你就开口问啊;谁说被拒绝之后,不能问一下对方为什么拒绝?这才是成熟的人应该有的沟通的方式啊。
我相信,有很多人,都会因为一次或几次不愉快的经历,开始害怕被拒绝,想要改变,却因为害怕失败,害怕被拒绝,而不敢去做任何尝试。
我出门没带钱,你能不能给我一百块钱?
如果不能,
为什么不能呢?
那什么情况下可以呢?
我想要一个五角星形状的面包,能不能帮我做一个?
如果不能,
为什么不能呢?
那什么情况下可以呢?
其实;害怕被拒绝而不去尝试,比任何一次真正的被拒绝造成的阻碍,都更大。你为什么不能像视频里蒋甲那样,挑战一些明知很容易被拒绝的事情呢?
梁圆外曾经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担心被拒绝,甚至不太敢在公众场合开口讲话。后来,我也做过一些类似的挑战,比如尝试找陌生人募捐,一天被上百个陌生人拒绝过。经历过被N多人,以N种方式拒绝以后,你再和人沟通的感觉,自己的底气是不一样。你几乎可以预测到对方所有可能拒绝你的理由,你还有什么担心的呢?
我有个朋友,他为了和国内某个知名的公司合作,曾经被这家公司的某个高管拒绝了17次。现在,他和这家巨头,一直合作的很顺利。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也曾经讲述的他的经历:
我不是一个有天赋的人,因为我失败了很多次。我上了7年才完成中学、人家用了5年,这是很糟糕的。每一个人都试着进大学,进好的中学,但我们都曾失败过,我是失败者中的一员 。我想进重点初中,重点高中都失败了,考大学我失败了3次,然后申请工作我失败了差不多30次。我记得,当我高中毕业的时候,我没考上大学,我想在KFC找一份工作,24个人去了,23个人被录取,我是唯一没有被聘用的。
然后我试着去考警察,5个同学去,4个被录取 ,我又是那个没被录取的。当我们开始阿里巴巴创业之路时,我试着去融资,我去了硅谷,和投资人对话,我见了超过30个投资人,没有一个愿意投给我们。
那些看起来对任何状况都能应对自如的人,那些很厉害的人,他们看起来轻松的背后,都是经过了玩命的练习;经过了无数次的失败无数次被拒绝。
打破害怕被拒绝,突破内心恐惧的秘诀无他:打破常规,刻意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