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闲在家里总会没完没了的胡思乱想,有的时候想着自己实验都已完成但是材料不热门不知道能不能投出去的sci,除此之外自己的一作也仅有一篇省级核心刊物,想着自己的成绩卡在保研边界线左右徘徊,想着六级还是没像周边人一样考过600,想着大创只是个小小省级队伍的参与人。
上大学转眼间也一年半多了,自己以为积累了很多资历到现在来看却变得越发不值钱了,大大小小的省级校级荣誉,一堆职务和称号,到现在看仿佛对读研读博毫无帮助。因为自己的志愿一直是将来到中科院读书,所以也是一早就加了好多考研群,群里等待复试和导师回复乱的像一锅粥,突然想到两年后的自己会不会也如此煎熬,群里学长学姐们的资历与我别无二致,而且导师也没有选择院士,却也困难重重,我心仪的导师是院士难度又该如何呢?自己就算现在是学校和中科院的共建班但是未来我跨考会用的上这个资历吗,将来到了夏令营自己毕竟是垮了专业表现又会如何?两年后的考研对于自己来说是一场只能胜不能败的战争吧,好多人觉得我真傻,大二上在一个领域已经以主要作者身份发了sci又即将可能推出一篇一作sci,为什么突然放弃这个方向呢,我也不知道,大概是因为厌烦了吧,或者和小时候对于这个领域的期许不太相同?自己换了方向以后会不会后悔呢,学校几位老师的盛情邀约,甚至有老师还预约我去读她的博士,如果跨考没有成功,那么到时我又该如何自处呢。现在想想,也许没有小时候对于科研的热爱,我不会一进大学就挤进实验室,更不会不眠不休地做实验写文章,这样我对这个领域将毫不触碰,迷上一个新的领域而选择跨考大概就不会如此犹豫和纠结了吧,毕竟放弃一个我童年向往又小有所成的领域,我牺牲了太多。
之前实验室老师夸我有着男生的敏感和巧思,有着女生的细腻和踏实,但他总感觉我身上始终压抑着一种执拗,结局可能是不见棺材不落泪,也可能是遇见困难毫不退缩最终成绩斐然,更可能是他想多了,我就是像外表一样温顺踏实。当时觉得老师错了,自己做事前一直会精密计算,去选择最安全且有利的选项,怎么会执拗呢,我的原则大概是不伤害他人前提下的利益最大化,说白了就是没有原则,但是现在想想不得不佩服老师的眼光。不换方向一直走,有着本科的基础,硕士拿下2-3篇1区sci都不是没有可能,而且老师承诺可以把我推荐给任何这个领域内我心仪的导师包括院士,多么光明又辉煌的坦途,在我的衡量标准下应该是最优解了,可是自己在读了自己更喜欢领域的几十篇文章后,甚至基本完成了一份开题报告,然后开题报告就轻而易举地打败了一片光明的坦途。想想人生真是讽刺,自己之前一直觉得凭着一腔热血不计后果不留退路是幼儿园小孩的行为,现在自己居然也做了这样的事,别人十三四岁的鲁莽行为我一个快二十的人居然也决定如此。
不知道为什么写了这么多,而且读起来毫无逻辑,也许是为了祭奠儿时梦想的领域在我本科争取发到两篇1作sci后此生与我再无瓜葛;也许是为了庆祝自己找到了新的方向并且人生第一次不计后果义无反顾的选择了自己心中所喜;也许是家里人对于我的一切选择都是支持,为了不让他们担心我只能憋在心里现在需要宣泄;也许是为了激励自己,告诉自己无论遇到什么难题都不能说出放弃,舍弃童年梦想换来的东西可以被暂时击败但是绝无被击垮的余地。
写了这么多字,心里愉悦许多,写着写着我突然找到了坚持选择的动力,既然选择了就绝不放弃,立个不倒的flag在此,两年后自己一定初试400+,并被院士收入门下,现在开始努力,走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