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组织实验室”是我就职的公司的其中一个公众号,主要是我在负责撰稿。之后的时间里,我会视心情从那边搬过来一些我写的文章,这是第一篇。同时也欢迎大家关注“新组织实验室”的公众号。
新年伊始,许多人、许多企业都在制定各式各样的“目标”“计划”,这是一个逼人思考“目标”“理想”“意义”“价值”一类词语的季节。不久前,和好友聊天,她说她的人生理想就是“赚很多很多钱,多到钞票像天女撒花一样,数都数不清,存都存不及”。我调侃她,说有朝一日通货膨胀到一定地步,货币贬值到一定程度,你的愿望就实现了。
当然,我是故意歪曲了人家的“人生理想”,她的理想跟很多人一样,想实现财务自由,仿佛之后人就会自由了。这年头,越来越多的人人生的梦想是在中年发福前赚够让后半辈子潇洒挥霍的钱,然后找到那所谓“诗和远方”,过上《陋室铭》里的生活: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行。
这样的一个梦想,像散发着诱人气味的罂粟,让一批又一批的人趋之若鹜。
· 壹 ·
我有家远方亲戚,小两口当年都是一家上市大公司的高管,40岁出头的样子就真的赚够了够后半辈子挥霍的钱,然后举家移民去了澳大利亚。最开始,还能看到他们每天在朋友圈晒图:自己动手装修房子、剪草种花,在花园里荡着秋千晒太阳,跟着他们澳大利亚的邻居去钓鱼猎狐狸……日子看起来很是闲适而有趣,让在国内苦苦工作着的亲戚朋友们很是羡慕。
然而,理想的生活永远都在别处。去年,他们说打算回国了,还发动亲戚朋友帮忙物色项目或工作机会。今年过年的时候,我们在家庭聚会上遇见了。闲适了那么长的时间,他们脸上没有一点想象中的精气神,反倒有点没精打采的样子,人倒是都发福了。
“以前吧,每天一睁开眼就想着今天要开什么会、回谁的邮件、见哪个客户、想解决方案……忙到没个头,晚上回到家连话都不想说,就想倒头睡觉。那个时候想,要是能每天睡到自然醒,慢悠悠地吃个早餐,然后读个书、看个电影、浇浇花,和心爱的人聊聊天、散散步,多美好。可当真的过上了这样的生活,却忽然发现,每天睁开眼,看着白茫茫的天花板,不知道自己要干啥的感觉真恐怖。我每天早上一早醒来,就那么睁着眼睛躺在床上想今天要干嘛,能想两三个小时,想到吃午饭的时间;然后发现,半天就这么没了。我好像突然就不知道自己是谁,在哪里,在做什么;甚至不知道为什么活着。我差点就闲到抑郁了。”“这次回国,见了一些以前的朋友,在谈着一些项目,虽然是忙碌起来了,却感觉精神劲儿回来了,这种感觉很爽!”
曾经费尽力气想要逃离的生活,却变成另外一种模样束缚了自己。
生活,根本无处可逃。
我一直认为,所谓“实现财务自由然后提前退休”是个伪命题。因为有那能力的人,根本适应不了提前退休寻觅诗和远方的生活;而适应这种闲淡生活的人们,却又不太有那样的能力。所以回头看看,无论当代还是古代,那些说着把酒话桑麻的企业家、军事家们,那归园田居的想法大多都是在疲惫时候的一时感慨,转瞬即逝。
村上春树说:喜欢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的怎么也长久不了。嚷嚷着人生理想是财务自由的你们,真的想清楚了那些个生活真的是你喜欢的?抑或只是因为它们“看起来很美”?
· 贰 ·
那些嚷嚷着要实现财务自由,继而想干这想干那的人,都是 “上了年纪的中年人”,徒有想法。年轻一批的人们更为厉害,他们直接跳过了财务自由的步骤,在二十出头的年纪就过上了寻找诗与远方的生活。是的,现在的年轻人不想上班。
我刚出来工作那会儿,前辈们都会告诫我们说,最好在一家公司待够两三年再去想跳槽的事。现如今两三年这个数字已经慢慢减少成一年,甚至更少。在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里,能呆到一年以上的员工真心已经是稳定忠诚的“老”员工了。前程无忧2017年发布的《2017年离职与调薪调研报告》显示:
近3年应届大学毕业生的离职率持续走高,2016年应届生的离职率高达26.5%。一线城市员工的离职率增长较2015年高出4.1个百分点,为22.4%。
“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急性拖延症请假一个月”“公司没有寒暑假”“挤不上三号线”……越来越多不上班的理由,越来越奇葩的离职理由,年轻的人们越来越厌倦工作、逃避工作,即使经济能力尚未能达到,也要潇洒离开,或自行创业。因为“一进到办公室,就让我有种想要窒息的感觉”。
持续走高的离职趋势,企业和员工个人都逃不脱责任。不清楚自己想怎样的企业遇上不清楚自己想要干嘛的员工,因循守旧不思变革高高在上一味只要求服从的企业遇上追求自由表达个性想法丰富厌恶束缚的员工,想尽办法从员工身上节省成本只把员工当成廉价劳动力的企业遇上生在长在互联网充满诱惑与赚钱机遇的花花世界里的员工,然后分道扬镳,不难理解。
然而,除了上面那种种的所谓“三观不合”,除了许多人说的现在的年轻人家庭经济负担较小、从小养尊处优受不得气之外,更多的“潇洒离职”背后的原因是迷茫与焦虑。
生活的苟且里充满了烦心的琐事,无聊至极又让人焦躁。青春那么美好,为什么要浪费在这样的苟且中呢,带着心中的诗走向远方,去找那属于自己的田园,不好吗?!这样的调调在如今的媒体舆论中并不少见,那些细腻的笔触下描绘的远方的美好,不要说年轻人,就是许多已经发福的中年人,也抵御不了。越是不知道自己想要啥,越是不知道人为什么要工作,越是向往那个远方。
可是,扔下工作环游一圈回来之后呢。如果没有把旅途经历变现的能力,没有丰厚的家底,回来之后面对的将是更加糟心的“苟且”:未交的房租和一堆待付的账单,以及还没有着落的维持生计的活事。
上班痛苦,不上班更痛苦。离开散心,无论去到多远,只要你还回来,压力和烦心的事都还会在。因为暂时的逃避,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
· 叁 ·
中年人也好,年轻人也好;不同的年纪,有同样的焦虑。这些迷茫与焦虑背后,其实是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旅旅行、拍拍照、回来跟朋友分享一下自己的经历,这些看起来很美好的事情,当真的需要认认真真把它当成一件事情去做,其过程都不乏枯燥。比如一点一点地学摄影,比如把经历写成一篇一篇文字,比如把这些一点一点看起来简单的事情坚持每天做一次。如果不是发自内心的爱,没几个人能坚持一个月。
承认吧,你们根本不爱那些看起来很美好的“远方”,你们爱的只是那幻想中美好的结果与画面。你们的那么多向往与期待 ,只不过是因为它们都在遥不可及的远方,远得不可触及,远得可以让你们随意加上美好的滤镜,远得产生了距离美。
我们都是俗世间的凡人,都向往那没有烦恼的世外桃源;那是因为我们想要逃避生活的枯燥、琐碎和无意义,逃避是一种本能。可是,我们活在生活中,无论如何选择,终究无法逃避生活本身。安·兰德说,为了将事情做好,首先你得喜欢做这件事情,而不是喜欢这件事情的结果。
如果要把财务自由、诗与远方当成人生的结果或目标,你注定会失望。就如同你把每个月的工资当作工作的目标和结果,那在你获得工资前的一个月里,你的生活都是烦心和煎熬。
· 肆 ·
我们为什么要工作?TED里有一个同名的演讲,演讲者提到了“思想技术”。
亚当·斯密——工业革命之父,他说人类的本性是懒惰的,他们不会主动工作,除非你让一件事情有了价值,他们才会去做;而赋予一件事情价值的方法,就是在人做了这件事情之后给他一定的报酬,这种激励越大,人就会觉得这件事的价值越大,越愿意去做。这是让人类去工作的唯一理由。
于是人们在这当时看来很先进的观念假设基础上,打造出了一个工业系统。至今,我们还在沿用着这样一个工业系统,充斥在各种企业管理咨询理论、培训课程里的组织架构建设、激励机制、薪酬体系等等都是这种观念假设的体现。我们已经沿用这一套太久了,久到我们已经意识不到它原本就只是一个假设,并非事实。
工作是为了报酬、为了赚钱,这本身就是我们自己给自己设定的一个价值体系,是我们自己给自己架上的枷锁。当所有人都告诉你工作就是为了赚钱的时候,这样单一的意义性会让你不由自主地对它产生厌烦;于是就会向外寻找更多的意义,于是会创造、臆想出许多看似很有意义的诗与远方。我们至此至终忘了,工作本身就可以被赋予更多的意义和价值。比如,能在工作中见识各式各样的人、能在工作中觉得自己是被需要的、能在工作中验证自己一个简单的小想法,或者只是纯粹的喜欢。
许多时候,旅途中的经历也存在在“苟且”的日常工作中,只是我们根深蒂固的对工作的厌烦蒙蔽了我们发现它的双眼。我们固执地认为美好只在远方,固执地只把眼睛盯在生活中那些痛苦与繁琐上,固执地认为只有远离现在的生活才能寻觅到内心的平静与人生的美好。这样的固执,会让我们把每一个能够到达的远方,都变成生活的苟且。
如果每一次出发都只是为了达到,那么旅途的经历就只会是忍受。吊诡的是,这样的忍受,如今却还成为了向外求得认同和谅解的理由。
如果有心去总结一下我们身边传颂的各种励志故事,就会发现,我们的励志榜样讲述出来的不知是真是假的故事里,总是充满了苦大仇深。在那些奋斗了18年才和同学坐到一起喝咖啡的故事里,似乎唯一美好的就是最终那日进斗金、名利双收的结果,中间的过程只有痛苦、忍受和牺牲,当然我们可以美其名为“磨练”。我们总是在标榜、夸大这样“努力”的过程,似乎这个的努力越多、越痛苦,结果就越值得赞颂。所以我们总是以为要历尽苦难去获得财务自由,然后才有能力和自由去寻找自己的理想生活。
我很喜欢一些手工匠人。不是因为他们手工打造的东西有多美多好,而是因为他们身上总是透着一股子淡然。他们能够沉浸在自己手头的东西上,他们潜心打造,这些与外界的奖励没有关系,只是因为他们愿意。他们绝大多数目前都达不到世俗的财务自由,甚至永远达不到,但是他们已经找到了自己的诗与远方。
· 伍 ·
我们从来没有拷问过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远方”究竟是什么,却忙忙碌碌人云亦云地苦苦追求一个远方。我们因为没有目标而去追寻目标,为了追寻目标而给自己设定目标,兜兜转转到最后,把实现目标的手段变成了目标;寻寻觅觅,最终寻丢了自己。
企业亦然,每每年初,总是制定各式目标与发展计划,我们为了达成这样那样的目标而谋求发展,为了发展又制定了这样那样的目标,为了达成目标又搞出了一系列的量化指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或许盈利或许亏损,最终都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总觉得痛苦无趣,总在想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什么时候能实现终极理想。终极理想是什么?赚到10个亿?上市?覆盖全球?然后呢?
人生的路,就像在一片大荒原上探险。荒原上有金银珠宝,有鲜花果实,有风景,也有风暴。有人一路采集鲜花、收获果实、欣赏风景,顺道还捡了不少金子,觉得这片荒原挺不错。有人全程只想掘金,只能记得讨厌的风暴影响了他的掘金进程,还不断埋怨这片荒原没有美好,想要换一片荒原。
可是,人生只有这一片荒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