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编艺人黄大青:成竹在胸方能点“竹”成金

竹编艺人黄大青:成竹在胸方能点“竹”成金

        眼前这个高约三米、直径约两米的大钟完全是由竹子编织而成,虽然现在还是个半成品,但是不难看出这口“竹钟”的技艺之精巧,制作之精细。这是竹编艺人黄大青正在完成的得意之作。

         黄大青是湖州安吉章村镇章村村的一名竹编艺人,65岁的他已经从事竹编行业近50年。7月15日上午,记者来到黄大青的竹编工作室,黄大青为我们展示了各种各样的竹编制品。竹篮子、竹箩筐、一套竹编茶具、一张竹编茶几、四只竹编凳子,还有一些竹编的灯罩等。黄大青说到,他还为景区编织过动物模型,牛羊马、长颈鹿等,单个就花费了他们工作室五六个人一个多月的时间。这些竹制品都是纯手工制作,制作之时既注重艺术设计,又兼顾实用价值。所以又可做观赏,也可用于日常生活。

         竹子是安吉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安吉竹文化几乎与生俱来,作为传统竹编艺人,黄大青说竹编最重要的除了丰富的经验,还要动脑筋。从竹编的第一步“破竹”开始,师傅就展现出了他的“胸有成竹”。一根毛竹在师傅的手下节节断开,分割成一根根的竹条后,再横着一分为二、二分为四,成一条条竹片,称作“竹篾”。最后再进行“定宽”,像黄大青这样的手艺人,他们有自己的方法。师傅将两支圆弧形的刀片按一定距离定在木凳上,然后将分割好的竹篾放在刀片中间从头穿到尾,这就使每条竹篾粗细均匀脉络清晰,为竹编成品的制作打下基础。一整套动作如行云流水般顺畅,原来粗糙厚重的毛竹摇身一变成宽不到一厘米的竹篾,胸有成竹的自信源自于多年竹编练就的手感和经验。

          黄大青表示他十六七岁跟随师傅学习竹编技艺,7年才正式出来单做。从一开始只会编织竹篮、竹筐等简单器具到后来潜心研究,竹长廊、竹亭子、竹围栏等景观竹艺都不在话下。小小的竹子在他手里渐渐变成了“金子”,竹编艺人的名气也日渐打响。黄大青的竹编作品升级为艺术,从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离不开他与中国美院邱志杰教授的长期合作。

         和邱教授的相遇实属偶然,2008年由邱教授搭桥,黄大青的竹编艺术得到杭州竹子中心认可,黄大青作为竹编师傅代表中心去了非洲野外项目教授竹编技艺。两年后回国,邱教授与他联系进行长期合作。乡村手艺与美院设计结合,使得黄大青的竹艺这颗“金子”发出了更加耀眼夺目的光。经过邱教授设计的图纸,黄大青编织的作品走向香港、广东、云南等全国各地,还有一只“独角兽”的作品走向了国外。

         黄大青说,自己从事竹编艺术五十年,孜孜不倦,以后还要做下去的,他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继承这项技艺,并且传承下去。


文学院“逐绿水梦,探‘两山’论”大学生两山理论践行团

薛亚梅

\ilԹ]�;9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竹编手艺五十载,坚守创新赢未来 7月15日,文学院“逐绿水梦,探‘两山’论”大学生两山理论实践团来到安吉县章村镇章...
    大白糖123阅读 335评论 0 0
  • 竹编艺人的匠心 今天我们“逐绿水梦,探‘两山’论”大学生两山理论践行团要深入安吉章村,通过实地考察走访村民,对章村...
    大白糖123阅读 325评论 0 0
  • 竹海里的“两山理论” 7月15日清晨,夏日的暑气刚刚开始侵袭,全体团员就已整装待发,前往治水的第二个典型示范村——...
    大白糖123阅读 169评论 0 0
  • 依山得山,依水得水 ——探求章村绿色发展 7月15日,我们满怀着热情早早地就出发前往安吉章村镇章村,由于路程较为遥...
    大白糖123阅读 219评论 0 0
  • 从山下英子的《断舍离》到近藤麻理惠的《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伴随这些书籍在全球市场的热卖,仿佛也可说明世人普遍...
    IamVista阅读 1,157评论 4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