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搜题背后的人性需求,是因为懒还是因为怕?

拍照搜题类产品,最开始是给学生用的,后来发现家长比学生用的勤。学生用来做“参考”,家长用来做辅导。

那拍照搜题背后到底是怎么考虑。

教育部当初要求下线拍照搜题类产品的时候,给出的一个理由是,拍照搜题类APP惰化学生思维能力、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等,所以拍照搜题,都被学生们当成了抄袭作业的利器,甚至于说已经到了考试的时候也运用拍照搜题。

从这一点来看,拍照搜题是大大节省了学生做作业的时间,同时,也给了家长一个庞大的题库。针对这一点,拍照搜题背后考虑的人性需求明显是抵御恐惧。给予学生和家长一种确定性。

人们可能因为懒去使用产品,来提高效率,节省时间。也可能因为害怕,为了获得安全感而使用产品。但是懒和害怕哪一个更驱动用户去使用产品呢,毫无疑问是害怕,恐惧是产品需求中最大的痛点,学生为什么要使用拍照搜题,真的是为了节省时间吗,学生作业很多,是不争的事实,压力很大,但是他们真的到了不用拍照搜题就无法完成的地步了吗,显然还没有,那么可能是因为某些题不会,确实是需要答案,这个可能是一个弱需求,弱需求也是需求,因为想要答案可以找老师,找家长来进行询问,所以搜索答案不是刚需。

那么其他的理由可能会是外在原因,比如说为了应付学业,提高名次,应对考试,为了更快的完成作业,担心受到惩罚,于是就选择用外在的工具,来获得那一份安全感,只要我交付了,我就不担心受到惩罚,并且我还能因为交付的很完美,而获得嘉奖。

而家长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就是这道题我确实不会,但是又要辅导孩子,没有办法,只能去寻找答案。

懒的属性就说明,哪怕什么事情都没做,我也不会受到惩罚,所以懒的驱动力是要有相应的惩罚机制才能使用,比如说我考试可以交白卷,没影响,那我还会用拍照搜题吗,既然都没有惩罚,太阳照常升起,那我干嘛费那个时间。

所以在看一个产品满足什么需求的时候,首要就是看这个产品帮助用户抵御什么恐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