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后综合症你中招了吗?

返工后你是否出现不想上班,头晕,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那你可能出现了“节后综合征”

什么是返工综合征?

节后综合征是指人们结束长假重返学习、工作岗位后出现的适应不良情况。这是由于很多人在假期里沉溺于暴饮暴食、熬夜娱乐等活动,造成体能和精力透支,影响个人生理代偿和心理调节能力,从而诱发身心适应能力下降的问题。刚结束春节假期的你是否中招了呢?是否总感觉不想上班,早上起不来,身体疲惫、精神萎靡不振?如何尽早摆脱节后综合征的困扰?下面,由小编来为你解惑。

节后综合征症状

节后综合征之消化不良

春节时,餐桌上的食物往往比往常丰富很多,大鱼大肉、海鲜荤腥都会位列其中,菜肴丰富,很多人难免会放飞自我,对美食无法控制。节日时,暴饮暴食无疑会让消化道‘雪上加霜’,节后极易发生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可以有很多症状,最常见的有上腹部不适感、腹胀、早饱、嗳气、反酸、食欲不振、恶心等不适症状,其中以餐后不适感最为明显,包括餐后饱胀、上腹烧灼、腹部疼痛、腹部不适等。如果出现了这些症状,您就要考虑是不是消化不良了。

“消化不良时,要避免油腻、辛辣、烟酒、浓茶、咖啡等,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些食物易导致胃肠道症状,应尽量避免。但还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只要你平时吃了会不舒服、消化不良的食物也应该避免。长假后要注意调整饮食结构,规律三餐,多吃水果,多吃新鲜的绿叶蔬菜,清淡饮食,让胃肠得到休息。此外,对于早饱、容易反酸的朋友,总进食量不变,每餐少吃一些,多一两次的点心是一种好办法,可以有效缓解腹胀、早饱、反流等症状。

如果症状明显或本身就有胃肠道疾病的,可以选择一些药物辅助治疗。比如,常用的抑制胃酸类药物有H2受体拮抗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与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保护胃黏膜的药物有铝碳酸镁片、硫糖铝;促进胃肠蠕动的药物有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

节后综合征之口腔溃疡

春节期间,各类美食轮番上场,吃吃喝喝,再加上起居无常,节后导致很多人犯了口腔溃疡。

“从中医角度来说,口腔溃疡并不只是上火,火亦有虚实之分,需中医辨证施治才可获得更好的疗效。口腔溃疡是一种常见的发生于口腔黏膜的溃疡性损伤病症,多见于唇内侧、舌头、舌腹、颊黏膜、前庭沟、软腭等部位。

“中医学称口腔溃疡为‘口疮’或‘口疳’,多因心脾积热,或复感外邪,内外邪热相搏,郁积心脾,心脾蕴热不得宣泄,循经上炎于口,热腐黏膜而致;或因肝肾不足,热伤阴液,虚火上炎,灼于口腔;或因素体虚寒,阳气不足,病后体虚或劳倦内伤,或贪凉饮冷,损伤脾肾,脾气虚弱,湿浊内困,脾肾之阳受损,致阳气虚衰,虚阳上越,而致口舌生疮。“口腔溃疡的中医治疗需辨证分型,不同分型的口腔溃疡有不一样的治疗,也有不同的饮食调护方法。”

脾胃湿热型。其表现为溃疡灼热而痛,说话及进食疼痛加剧,可伴有口干口渴,大便秘结,小便黄赤。可见溃疡数目较多,形状多不规则,大小不等,相互融合成片,疮周红肿,边缘隆起,表面呈黄白色渗出。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利湿热,消肿止痛。此类患者宜多食寒凉清热食物,如绿豆、冬瓜、苦瓜、西瓜、梨等,忌讳助阳兴热的食物,如韭菜、羊肉、龙眼、樱桃、荔枝等。此外,还可以直接用西瓜霜、喉风散的粉剂喷到溃疡处。也还可用冬瓜100g,豆腐50g,海带20g,煎水饮服。

心火上炎型。其表现为溃疡灼痛,影响说话及进食,可伴口渴口臭,心中烦热,小便短赤。可见溃疡数目较多,面积较小,多在舌尖或舌边缘部,周围充血明显。舌尖红,苔薄黄,脉数。治宜清心泻火,通利小便。此类患者可用冰硼散涂抹在溃疡面,可有效缓解症状。平日可用莲子30g(不去莲心),栀子15g,加冰糖适量,水煎,吃莲子喝汤。

阴虚火旺型。其表现为溃疡反复发作,轻度灼痛,可伴口燥咽干,手足心热,心悸健忘,虚烦不宁,大便干。可见溃疡大小不等,边缘清楚略隆起,溃疡深浅不一,周围绕以红晕,表面有灰黄色膜覆盖。舌偏红,苔薄黄,脉细数或细弦数。治宜滋阴降火。此类患者可用葛根30g,马蹄、生地各20g,鲮鱼一条重约250g,煎汤服用。葛根可升阳生津;生地、马蹄可清热生津,滋阴降火。

脾虚湿困型。其表现为溃疡发作时间较长,轻度灼痛,愈合缓慢。可伴口淡乏味,食欲不振,便溏腹泻。可见口疮色淡红或不红,呈灰白发暗,溃疡数目少;舌淡胖有齿痕,舌苔白腻,脉沉。治宜健脾益气,利湿化浊。此外,中医认为大部分水果都是寒性,多吃会损伤脾胃,虚性口疮者宜少吃。此类患者可用猪骨500g,山药、党参各20g,云苓、薏苡仁各15g,水煎熬汤服用。

脾肾虚弱型。其表现为不痛或饮食时痛,可伴面色白,形寒肢冷,少腹冷痛。可见口疮色白,不红不肿;舌淡,苔白,脉沉弱。治宜温中散寒,补肾健脾。此类患者也需少吃生冷水果与食物。可用猪腰1只,枸杞子、山萸肉各15g,水煎,吃猪腰喝汤。

药穴同源——中脘穴、滑肉门穴

国医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程莘农教授创立的药穴同源理论,即以穴位与药物做类比,其中曾以中脘穴、滑肉门穴类比消食方剂“保和丸”。保和丸由神曲、山楂等消食中药构成,是消食、导滞、和胃的经典方剂,按揉刺激中脘穴、滑肉门穴,也能起到部分保和丸的功效。

【按摩方法】屈指,以食指或中指的指尖关节按压,以中等力度一顶一松,每次按摩30下。或直接握拳以中等力度叩击足跟底部,每次30—40 下。可以在睡前泡脚后进行,但须注意及时擦干双脚,注意双脚保暖。

【定位与取穴】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 寸。食指、中指、无名指3 指并拢,以中指第1 节横纹处为准,3 指横量为2 寸。取穴时可以由脐中直上量取2 个3 横指宽度即为此穴。亦可找到胸骨下端,将其和肚脐连线,中点即为此穴。

【功效与主治】疏利中焦气机、补中气、和胃健脾,可治一切腑病(胃、胆、胰腺、大小肠),尤以胃的疾患为先。

【按摩方法】指端或掌根放于穴位上,以中等力度顺时针揉按3—5 分钟,可多次进行,亦可艾灸、点按等。须注意进餐完毕后2 小时内不建议按揉。

消食对穴——胃俞穴、魂门穴

2016年5月1日我国实行全面营改增试点,为了促进试点工作的贯彻执行,满足营改增后存在的多行业、多样化应税行为、不同征收方式等复杂申报缴纳核算需要,澄清在会计实务处理中存在的疑义问题,财政部于2016年12月3日发布了《财政部关于印发〈增值税会计处理规定〉的通知》(财会[2016]22 号)(下文简称《规定》)。

其中,胃俞穴为胃经经气输注于后背部的“背俞穴”,与六腑之一的胃相对应,善于治疗各种胃腑病证。而魂门穴是肝经阳气出入膀胱经之门户,主要功效为疏肝理气。魂门穴与胃俞穴搭配,一泻一补,疏肝和胃,强健脾胃中焦则食积可消。

胃俞穴

富察氏接过参汤,拿银匙慢慢搅着,神色稳如泰山:“如今进了宫,好歹也是一家人,你就不去看看景仁宫那位吗?”

【功效与主治】理中降逆、健脾和胃、祛湿调中,消除体内积食。多用其治疗胃溃疡、胃炎、胰腺炎、肠炎、消化不良等。

【按摩方法】用拇指以中等力度反复点按穴位,随后按住穴位作顺时针转圈揉按,一次36 圈。每天按摩2—3 次。胃俞穴与脾俞穴(第11 胸椎棘突下,旁开1.5 寸)垂直相邻,距离较近,也可以掌根同时压住这两个穴位,向脊柱外侧推按。如果感到胃中寒冷、难耐冷饮(食),可以艾灸胃俞穴与脾俞穴。

【功效与主治】和胃调中,主治胃痛、呕吐、癫狂等。

【定位与取穴】在脊柱区,第9 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 寸。取穴时找到肩胛骨下角,水平连线与脊柱相交椎体处为第7 胸椎,往下推2个椎体,下缘旁开4 横指处即是魂门穴。

节后综合征之睡眠紊乱

失眠症: 难以入睡、保持睡眠或早醒。可能伴有白天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睡眠呼吸暂停症候群(SAS): 包括睡眠呼吸暂停、打鼾、频繁醒来、白天嗜睡等。

睡眠相位延迟综合症: 患者倾向于晚上很晚入睡,早上很晚醒来。这可能导致学校或工作上的问题。

睡眠相位提前综合症: 患者倾向于很早入睡,早上很早醒来,导致傍晚就感到疲劳。

不安腿综合症(RLS): 伴有下肢不适,通常在休息或入睡时更为明显,导致不得不移动腿部以缓解不适感。

周期性四肢运动障碍(PLMD): 在睡眠中出现不自主的四肢动作,可能导致醒来或浅睡眠。

梦魇障碍: 引起频繁而引人注目的噩梦,导致醒来。

睡眠行为障碍: 包括夜间惊醒、夜间吃东西、夜间发作等异常行为。

调整作息 起居有序

恢复上班以后,坐在办公桌前,很多人都提不起精神,头昏脑胀,心情烦躁,感觉很疲倦。那么,应该怎样消除疲劳感呢?

最好的方法是调整作息、早睡早起,养成规律的生物钟,晚上11时之前上床睡觉,中午适当午休,做到起居有序,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如果晚上难以入睡,可以用热水泡脚,有助于睡眠;睡前喝一杯热牛奶,听一段舒缓的音乐,可以宁心静气;晚饭后散步、睡前轻按头部可以缓解身体不适。此外,上班前可以洗个热水澡,能消除体表代谢的排泄物,使毛细血管扩张,有效消除疲劳。

适度运动 缓解压力

专家提醒,节后要注意调整饮食结构,定时饮食、多喝茶、多吃水果、多吃新鲜绿叶蔬菜等“清火”食品,还可适当吃一些消积食品,如山楂片,加快胃肠道新陈代谢,减轻肥甘厚腻带来的胃肠道负担。

情绪乐观 积极面对

节日期间难免会跟朋友聚会,进食过多的脂肪和蛋白质,肠胃一时承受不了“重压”就会出现便秘或腹泻等胃肠道不适症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