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中,基层党组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还是推进乡村振兴建设、乡村治理,都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坚强领导,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聚焦班子、纪律、服务三个维度,整治软弱涣散党组织,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重塑班子,激活“头雁效应”。班子是党组织的核心,软弱涣散党组织的班子常存领导力不足、观念陈旧,缺乏创新等现象,严重阻碍村庄发展。重塑班子形象,要拓宽选人用人渠道,打破传统束缚,吸纳返乡创业青年、大学生、致富带头人等有活力、知识与创新思维的人才加入班子,为班子注入新鲜血液,为党组织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建立“双培双带”模式,将表现突出、能力优异、政治立场坚定的员工纳入村级后备力量,激发担当意识;安排工作认真负责但创新思维欠缺、发展村集体经济意识不强的班子成员到企业、合作社跟岗锻炼,实现能力双提升。定期开展政策解读、政治素质与业务技能培训,提升班子成员综合素质和领导能力,打造政治过硬、能力突出的班子队伍,引领党组织走向正轨。
严抓纪律,重塑组织风气。纪律是党组织的生命线,而软弱涣散党组织存在组织生活不规范、纪律松弛等问题,削弱了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严格落实组织纪律,当明确组织生活的时间、内容和要求,严肃处理迟到、无故缺席等违纪党员,让党组织重拾威严,确保组织生活取得实效。同时,用身边事例开展廉政警示教育,通过真实的案例让党员深刻认识到违纪违法的严重后果,增强党员的纪律意识和廉洁意识,时刻提醒党员保持清醒头脑,坚守底线,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和不良行为,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要动态监督集体资产,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制度,对村级重大事项进行民主决策、全程公开,防止资产、资金、资源流失与侵占问题,营造风清气正的组织氛围,让党组织重焕生机。
提升服务,赢取群众信任。服务群众是党组织的根本宗旨,然而软弱涣散党组织服务意识淡薄,对群众需求漠不关心,工作不力,引发群众不满。提升服务水平,需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搭建“线上+线下”诉求通道,借助实地走访、设立意见箱、村民微信群、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全天候收集诉求,健全群众需求收集机制,精准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确保“小事不出群、大事有人管”。邀请民政、农业、司法等部门专家对村干部进行政策解读、矛盾调解等培训,培养法律明白人,提升服务能力。同时,实施靶向式服务供给,依据群众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服务计划,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通过村务公开栏实时更新,公开晾晒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度,推动党组织从“被动应付”向“主动服务”转型,真正赢得群众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