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生,我所知道的一切都来自童书》
这本书第二次重读,书中的那句“人的一辈子有三次读童书的机会,第一次是自己是孩子的时候,第二次是自己抚养孩子的时候,第三次是生命即将落幕,面对衰老、疾苦、死亡的时候,我们都会出乎意料地从童书中读到许多可以称之为新发现的深刻意义。” 读到这句话,不禁想起了“没有童书”自己的童年。我想,那份埋藏在每个孩童心底的一份对未知世界的渴望的种子都深埋于心底,只是这颗种子在等待着在合适的时候发芽。庆幸的是,老师会比普通人多一次读童书的机会,那就是跟学生们一起读童书。
透过作者的视角再去审视一本本童书,看见童年的自己,也看到如今眼下的孩子们;看见如今的自己,也看到未来的自己,别样滋味。
1、《小王子》:狐狸说,喏,这就是我的观察,很简单——只有用心灵看,才能看得清楚;本质的东西,眼睛是看不到的。
《小王子》里面的那只狐狸,那朵玫瑰,还有小王子笔下的那只“大象”……是不是都是一种隐喻。 当我们因为阅读,走入小王子与狐狸、玫瑰的故事里时,也是走进了他们的内心,站在多角色的视角时,我们获得的是一种更广阔的视角,更深切的关怀。
从普遍的观念到具体的对象,小王子收获的是对待那一朵玫瑰的心情。因为她是我浇灌的,是我放在花罩中的,是我用屏风保护起来的,是我帮她除灭的毛虫,是我倾听过它的自怨自艾和自诩,甚至也是我聆听过她的沉默。
所以,真正重要的东西都是眼睛看不到的,要用心看。
当心试着细腻起来,点点滴滴的具体都会落入心田。晨起时,感受初升太阳的光亮,女儿说:快乐是黄色的,因为阳光的色彩是黄色的。一出门,呼吸新鲜空气,倾听晨起的声音。记得上周课堂上讲到《荷花》第一自然段,谈到清晨、清香,孩子们对清晨的感受是没有的,当我分享我的体会的时候,孩子的眼里放着光。我知道,以后的清晨的推开门时,孩子们不会只是步履匆匆赶路,会打开耳朵,打开鼻子,甚至打开肌肤里的毛孔,去感受清晨。
所以说,真正重要的东西得用心去看到。这样,心灵才会被唤醒。
2、《小熊学校》:世界上有一些颜色,你见到过与没见到过是完全不同的。就像我在童年时代见过的那种春天的新绿,树叶闪闪发光的绿色。还有新长出来的稻穗的黄绿色,只有真正见到了,才能真正体会那种绿有多美。
在静谦书屋“好书推荐”活动中,深深感触童年时期“鲸吸牛饮”的学习力的珍贵,这种吸收不仅仅是读书,应该还有包围着他们的每一个人,每一份环境…
当孩子试图拥抱世界时,把世界的美好送给他们。当孩子想要拥抱自己时,试着给予他们最大的尊重与理解。
再读惠特曼那首诗,别样滋味。
那层层叠叠的彩云……那一抹孤独的赤紫色的云——逐渐退去它的颜色,底层里的纯净延展开去,那地平线的尽头,那飞翔的海鸦,那盐碱滩和海岸的气息,所有这些,都成了这个每日走向前去的孩子的一部分;这个孩子,正在走着,未来还会一直走向前去,所有这一切,成为了他或者她,成为了当下的他们。
读完,无比柔慈。想到中国汉字“慈”,用心贴合丝线,那份细腻、那份耐心,面对童年。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