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篇影评说这是个很“污”的片子,种种伦理倒错。我承认,是抱着猎奇的心态找来片子。刷了一遍,其实并不“污”,不如色戒、甚至不如画皮(当然也有可能我看到的是删减版的)。
片子整个笼罩在寒冷阴郁的背景下,展现的家庭暴力、人性扭曲、以及与自己童年创伤撕扯的感觉。其中有一幕是女主人翁节子与遭受继父虐待的小女孩从妈妈的圈套下逃跑回来后,女孩问“妈妈还会继续被虐待吗?”“是的,不过那是她的选择”节子如实回答。然后继续说“可是你一点错都没有。你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你可以和你妈妈不一样。”然后她揽过小女孩,很自然的和她碰了碰额头。
这是一个颇有爱的画面,但是对比之前节子对小女孩的温度,就不是“颇有爱”而是温情脉脉。开始的不友好、冷冰冰,到不得不带回家而牵手,后来甚至冒着劫持儿童罪的风险而留她在自己身边,最后帮母女俩逃出地狱般的环境开始新生。
这些片段成了整部阴郁基调下唯一的暖色。这些温度不仅是温暖她人,更是温暖节子自己内心的小孩,温暖在童年受尽煎熬的自己。节子用出卖身体来背叛母亲,抛弃母亲;用帮助受虐的母女来拯救曾经的自己。而当这一切都完成后,她觉得自己的使命也结束了。于是用仪式化的方式与丈夫、情人告别,在小时候生活的房间内用火焚净肉体。
与此篇类似,《撒玛莉娅女孩》也是用性来表示抛弃、救赎的影片。两个中学少女只是为了一个愿望,一个成为援交少女,一个成为皮条客。但一次过程中被警察发现援交少女坠楼身亡。于是幸存的那个女孩重新找到所有的男人并以性的方式来救赎她的朋友,结束后把男人给的钱退还,并从名单中划掉。
都认为亲密到极致的性,其实也可以代表背离、抛弃、救赎……
至于玻璃芦苇的结尾,我认为是导演不忍一个内心苦难的女孩就这样消失在世界上。所以给她了一个重生。但这不是真的。真实的是,她在拯救了自己内在的孩子后,平静的、解脱地埋葬了属于自己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