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哭的读者,也能听到好故事。
昨天吃早餐,看咪蒙写的故事“我讨厌你什么都不做,还挑三拣四的样子”,把一个直男感动的哭了,那个人就是我,555555...
思考了一整天,为什么不自觉的感动到哭。
是什么,有这么强大的力量。
我想,肯定有人没哭,甚至感到无趣。
我和他们有什么不一样?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证明人们会把悲伤的经历隐藏到大脑最深处,克制自己不去回忆悲伤的事,因为那样会让自己很不爽,抑郁、消极、甚至想到自杀。
为什么故事会让我们想到那些悲伤的经历?
故事的作用是诱因,诱导你想起以前类似不开心的经历。其实,不是因为故事里的情节而悲伤,是为自己过去的悲伤在悲伤。
所以很多人没哭,是以前她没有类似悲伤的经历,不能感同身受。
今天研究一下,如何用“赋能”写故事,让你的读者感动到痛哭流涕,555555
赋能:让他想起过去的悲伤
大学毕业之后,她和闺蜜一起开了一家广告设计工作室。
一开始特别难,只有她们两个人,而且都没有经验。
她负责做设计,闺蜜负责外联、跑业务、跟甲方对接。
设计的工作实在太繁琐了,从确定尺寸,到处理素材,再到彩样印刷,全都是她一个人来。
工作室的订单越来越多,她渐渐有点不满了。
她觉得,自己不但要出创意,还要把创意落实,她明显比较辛苦吧。
而闺蜜的工作,似乎每天只需要打几个电话,然后跟她说,“确认”、“通过”。
这种话,谁都可以说啊……
闺蜜的工作,也太容易了吧。
有一次,设计稿已经改了三版了,闺蜜还拿着手机,一边发微信,一边对她的设计指指点点,说“客户要求这里放大”、“这要换个颜色”、“再改一版吧”。
她特别烦,突然就爆发了。
她说,老子不干了,这什么垃圾客户,去他大爷的。以后不要接这种单了。
闺蜜有点被吓到了,看着她,说,好,那下次不接了。
闺蜜转身走进了厕所。
她越想越气,这时候,闺蜜的手机响了,是客户打来的微信电话。
她想着肯定是工作,就随手接了。
没想到,她刚接通,电话那头就传来一声“操你妈”。
接下来就是一通咆哮,“你们他妈到底什么时候出活儿?就你们这种小工作室,市面上一抓一大把,爱干不干!给你脸了?!!”
她这才翻到闺蜜和客户的聊天记录。
原来对方不停地在提各种极其无理、极其傻逼的要求。
原来闺蜜在她看不到的地方,帮她挡了无数子弹和攻击。
她才知道,每一次简短的“确认”和“通过”,都是闺蜜受了很多气、装了很多次孙子,才争取来的。
她觉得自己是个混蛋。
等闺蜜从厕所出来,她堵在门口,说,对不起,我才知道,原来你一直这么辛苦。
本来憋着没哭的闺蜜,把妆都哭花了。
其实很多时候,友情里,只是需要对方说一句,你所做的,我知道。
摘录来自: 咪蒙. “我讨厌你什么都不做,还挑三拣四的样子”
看到这我哭了...555...55555.5.5555..555...55...5555....
这就是我悲伤的节奏,有点不均匀,要去看医生了。
要镇定、假装很坚强
故事的情节与情感交集越来越强烈,最后真想骂人的地步,有了一个反转的结局收场。最后最后,定格在“你所做的,我知道” 。 会感动所有类似经历的人。
两种人会被感动:
我为你做了那么多,你为什么不理解我
你所做的,我知道的,我会珍惜你。
会写感人的故事的人,是懂得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