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访华背后:经济压力VS外交博弈,谁更重要?

  2025年8月6日,印度新德里电视台、《印度斯坦时报》等印媒传出消息,印度总理莫迪将于8月31日至9月1日访问中国并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

  这次访问,在现在复杂的国际地缘政治和经济格局里,很受关注,打从经济压力到外交竞争,从双边交流到多边合作,莫迪这一回访华,背后有着好几种推动因素,而且它的成果也肯定会给中印关系还有地区局势带来深远影响。

  复杂背景下的访华抉择:

  从经济层面来讲,印度得应对里里外外的双重严峻挑战,这就成了推动它去寻求外部合作的关键动因,

  从外在方面看,美国的贸易政策调整给印度经济带来直接压力。

  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对从印度来的货物加征25%的额外关税。

  依据美国商务部在2025年发布的年度贸易报告数据来看,2024年美国和印度之间的货物贸易总金额差不多是1288亿美元,这里面印度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有458亿美元。

  此次加征关税无疑让印度的出口市场承压,牛津经济研究院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高路易进行剖析,美国为印度最大贸易伙伴,2024年两国双边贸易额超1180亿美元,印度顺差超320亿美元,当下美印平均进口关税有约10个百分点的税差,若美国严格推行“对等关税”政策印度每年潜在损失约70亿美元,此情况将直接影响印度的就业与经济增长。

  内部层面,印度经济增长动力有所放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25年春季版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估,2025年印度经济增长率会降到6.5%;

  印度储备银行在最新的货币政策报告里,已经把2024到2025财年的实际GDP增长率往下调至6.4%同时把2025到2026财年的GDP增长预期调整为6.7%这一连串数据跟印度政府之前设定的年均8%经济增长目标相比,有着明显的差别。

  更值得关注的是,据彭博社追踪的资金流向数据显示,2024年10月以来,外国投资者“以创纪录的速度”抛售印度股票,自印度股市撤出近290亿美元资金,这反映出国际市场对印度经济前景的担忧。

  处于外部经济压力大、内部增长变缓的双重状况下,印度急切地需要拓展多样的合作空间,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还是印度重要的贸易伙伴,自然而然地就成了印度谋求经济突破的重要方向之一。

  外交方面,美印关系有点暗暗的变化,也给莫迪访华帮了忙,长期以来,印度采用“多边外交”策略想在大国竞争中保持自主性。

  近来美印关系因为美国老是针对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来施压,变得不怎么热乎,美国多次叫印度减少从俄罗斯进口石油,还威胁要制裁,这跟印度想要保持能源进口多样化的需求起冲突。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莫迪这一回访问中国,既是给中国传递改善两国关系的积极信号,也是跟美国表明印度外交有更多的选择,想要在大国博弈里头去争取更有利的外交态势,好维护自家的利益还有外交自主性。

  就像布鲁金斯学会南亚问题专家塔伦·维杰在他专栏里分析的那样:“印度的外交政策一直把‘国家利益至上’当核心在中美俄等大国之间保持平衡,这是它实现战略自主的关键办法。”

  中印关系回暖的前期铺垫:

  其实莫迪这一回访华可不是单独的事儿,是中印双方为让双边关系恢复正常而长期努力的成果,之前那一系列互动可是给这次访问营造出了挺积极的氛围。

  回顾往昔,高层之间不断地交流,这自始至终都是引领中印关系发展的关键要素。

  去年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印度总理莫迪在俄罗斯喀山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期间举行双边会见。

  在这次被外界称作“喀山共识”的碰面里,两国的领导人们针对边界问题、经贸合作以及国际协作等关键议题,达成了好多共识,清楚地规定了友好合作的基本走向,给以后双边关系的发展打下了牢固的政治根基。

  到了2025年,中印之间互动的次数和范围进一步扩大。

  今年2月,印度外秘唐勇胜来中国访问的时候,明明白白说道:“会尽全力支持中方当上海合作组织轮值主席国期间的事儿,还主动去参加中方举办的各类活动,。

  现在印度外交部在大力推动“加快恢复中印直航”这个议题,当前两国之间已经恢复了包含北京、上海、德里、孟买等在内的12个城市之间的直飞航班,每周的航班数量也已经恢复到2019年同期水平的80%,这给两国人员的往来带来了方便。

  更具代表性的是,印度防长辛格以及外长苏杰生在今年上半年接连到访中国,这是自2020年边境局势紧张之后,印度高层官员首次频繁地前往中国进行访问;与此同时,两国还一同宣布恢复中断了五年的旅游签证,这些举措充分彰显出中印双方期望改善关系、重新开展交流的积极意向。

  访华行程的多元关注:

  莫迪这回来华访问,虽说行程不长吧,但安排的事儿可不少,里头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还有他到底参不参加中国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可是俩大热点;经贸合作、地区安全这类事儿,也都有人关注。

  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是莫迪访华的重要议程。

  2001年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区域性国际组织,致力于在政治、安全、经济、人文等诸多领域推动合作,此组织意在增强成员国间的相互信任与合作,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促使共同发展目标得以实现。

  自2017年印度加入上海合作组织起,便将其当作推行“多元外交”理念的关键平台。

  此次参加天津峰会,印度一方面希望借助上合组织这一平台,顺势强化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各成员国之间,在反恐、打击跨国犯罪以及能源合作等安全领域的协作,根据上合组织秘书处公布的数据,2024年成员国之间的反恐情报共享数量较去年增长了35%,联合演习的次数也攀升至历史新高;另一方面,印度也期待在区域经济合作中探索新的机遇,尤其是在“区域经济合作走廊”建设、中小企业合作等方面推动更加务实的合作,从而为国内发展创造更有利的地区环境。

  莫迪会不会延长访华时长、参与9月3日中国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活动,成了外界议论的又一个热点。

  中国9月3号要办个阅兵,是纪念抗战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办这活动是为了铭记历史、追思先烈、珍视和平、开拓未来,现在好多国家说会派代表来参加。

  对印度而言,若莫迪亲自参与其中,便能让中印两国友好情谊更深厚,推动双边关系持续发展,特别是在二战历史认知及反对霸权主义等议题上,双方更易达成共识,但从另一方面讲,印度有诸多顾虑:印度与俄罗斯向来有传统友好合作关系,当下俄乌冲突还在持续,印度担忧在这敏感时期与中国走太近会惹俄罗斯不高兴,这个时候印度还担心此举可能加大与西方国家的分歧,尤其是在美国已对其施压的情况下,另外国内反对党也可能借此批评政府“对华立场不够强硬”,从而对执政地位产生不利影响。

  这类麻烦,从侧面能体现出印度在大国关系和国内政治考量之间的复杂权衡,它往后的动向可是挺值得一直留意的。

  除了多边议程和象征性活动,这次访华的时候,经贸合作应该会是双方重点讨论的实际问题,

  经济碰到挑战的时候,印度或许会在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放宽贸易市场准入还有引进制造业投资等好几个方面,跟中方展开深入磋商。

  举个例子,在基础设施这块,印度的公路、铁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挺高的,印度国家基础设施管道规划(NIP说2020到2025年期间印度打算投入1,4万亿美元搞基础设施建设,而中国在高铁、桥梁、港口等建设上有很丰富的经验和技术优势,双方在德里-孟买高铁二线、加尔各答新港口等项目上有达成新合作意向的想法。

  贸易领域中,印度期望扩大大米、棉花这类农产品以及软件服务、医药产品等优势产品对中国的出口。

  印度工商联合会(FICCI)数据显示,2024年印度农产品对中国出口额仅占其农产品出口总额的7%,潜力颇为可观,中国或许会让印度在电动汽车、光伏组件等制造业产品上进一步开放市场,从而平衡双边贸易结构。

  另外地域安全协作、人文沟通等,也有可能成为会谈内容,

  在地区安全这块儿,双方或许会针对打击跨境电信诈骗以及维护边境稳定这类议题开展商量。

  2024年中印边境地区的对峙情形跟往年同期相比降低了六成,这给双方的沟通带来了有益的条件,在人文交流方面,旅游、教育、文化等范畴的合作有希望进一步推动,当下已经有超出50对的中印城市成为了友好城市,给民间交流构建起了一座桥梁。

  要是能在上述那些范畴内有不错的成果,那双方或许会签署一系列合作协议,涵盖贸易、投资、安全这类方面,让双边关系提升到新高度,给地区稳定与发展注入新动力。

  莫迪这次访华,是印度在当下复杂国际形势当中所采取的一项重要外交行动,既有着缓解经济压力、寻找合作契机的实际考虑,也展现出它在大国博弈里维持外交平衡的战略想法,同时延续了中印关系不断改善的良好态势。

  他这次来访带来的效果,不仅关系到中印双边关系未来的发展方向,还会对亚太地区甚至全球的政治经济格局产生一些影响,很值得国际社会一直关注并仔细分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