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鸟伯乐主题PK赛之“立夏”。
引子
立夏刚过,早上就来了一场小雨。雨后天晴,空气清新又凉爽。
学校已改成夏季作息时间了,中午休息的时间就相对长了些。
彭飞随手打开了电视,看看新闻联播,这是他多年的习惯。
新闻里正在报道我国解放军首批援塞医疗队。
在飞机的舷梯上,彭飞一眼就认出了她。她头戴军帽,身上背着背包,一身迷彩服,英姿飒爽,正侧身微笑着摆手。那周身散发出来的刚毅,显得她依然那么干练又自信。
镜头虽然一晃而过,可彭飞不容置疑,那肯定是她。
她一直都是那么优秀。非典有她,坟川大地震有她。她总是冲在救援的第一线。
1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即使过去了那么多年,这幅初夏的画面换成另一幅场景,仍然清晰地留在彭飞的记忆深处,魂牵梦绕。
清清浅浅的小水塘,水面上浮着大大小小的棕色圆叶子,三三两两的。有碗口那么大的,也有铜钱那样小的。这些叶子间还零星散布着一些金灿灿的小黄花,有短短的梗,像林间的小蘑菇那样立在水面上。
彭飞一直没搞清楚这到底是什么,也许不是鸡头菱,就是菱角吧!微风吹来,水面泛起一阵阵的涟漪。
岸边有条小径,窄窄地、弯弯斜斜地延伸到村口。小路两旁杂草繁茂,其间夹杂着另一种小黄花,这种小花很像小菊花,偶有或白或紫的点缀其间,时不时还有蜜蜂嗡嗡地飞来飞去,忙得不亦乐乎。
那大磨盘搭建的小桥,又将这小池塘引到更大的水沟里去,那里有才露出尖尖角的荷叶和飞飞停停的蜻蜓,也有翩翩起舞的蝴蝶。流水清澈见底,流过那座青砖的小拱桥,还有桥檐,潺潺的流水一直流向更远方的沟渠。
彭飞每天上下学就喜欢走这条小道,打这大磨盘上走过,别有一番风味和心境。
那个女孩,扎着两根小辫,穿着粉色小碎花褂子,大大的眼睛,长长的睫毛,一眨一眨的,像夜空中的小星星。
彭飞不记得是从什么时候,认识这女孩的。记得女孩一年四季的模样,尤其是夏天的,更是俏皮可爱。
轻轻地、蹑手蹑脚地去捻小草叶上的蜻蜓;摘了一大堆的野花在认认真真地编花篮,小辫子插着花,头上戴着柳条编织的草帽;站在柳树边,一手扶着树,一手拿着小棍,吃力地去钩水里的长满软刺的鸡头菱,眼看着岸边松软的土壤就要脱落了;在两树间拴条绳子荡秋千,那绳没系紧,一下子就坐在地上,疼得龇牙咧嘴的也是她。
彭飞第一次知道鸡头菱、棱角,还有那荸荠,都是小女孩告诉他的。
彭飞知道小女孩的名字,还是从自己的母亲那。母亲是村小学的老师,小女孩是她的学生,叫小颖。从此,小颖的名字经常在他家的饭桌上被提及。
2
邻家有女初长成!
彭飞再一次见到女孩小颖,已经是N年以后。
那是五一假期的一天,恰巧又在那座青砖桥上。女孩穿着白T恤,牛仔裤,白色运动鞋子,短短的头发,乌黑得发亮,英姿飒爽,尽显朝气,一幅青春无敌的模样。
彭飞远远地瞧着依稀还有点小时候的身影,再次走近时,女孩好像也在端详着他。
彭飞惊喜中,忍不住问:“你可是那某某家的小颖?”
女孩微微一笑,很倾城,似乎阳光都为她多明媚了几许。
彭飞很高兴,他上了大学,又读了研究生。在这几年里,彭飞断断续续地从母亲偶尔的唠叨里,知道女孩考上了中专,好像还是军校。鸡窝里飞出个金凤凰,当时在这个村子里,实属不易。
母亲从小就看上了这个女孩,还曾想着,将来让彭飞的弟弟与女孩结个亲家。那时候彭飞还在读大学,心想这又不是旧社会,还订娃娃亲。幸好女孩努力,考上中专,走出了村庄。
那一天,他们站在桥边,讲了好长时间的话。大多都是彭飞在问,小颖在答,就像小时候一样。
女孩小颖真的很幸运,赶上了最后一批军校招的中专,入学的同时入伍,学的是护理专业。
别看小小年纪,还是一名军人,这让彭飞羡慕不已。当一名军人,这也曾经是彭飞从小就有的梦想。只可惜命运捉弄人,他不能入伍,不能考公,只因为那个人的存在,这是他一生抹不开的结,往事不堪回首。
没想到小颖居然成了一名解放军,这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
彭飞为这女孩高兴得不行。当初听母亲说,女孩家人不想让她上高中,就希望她考个中专。三年以后,出来就能工作。上高中,又需要三年,大学也不知道能不能考上。即使考上了,那时候大学都是自费的了,家里也着实供不起。
彭飞当时还为这女孩只能考中专,可惜了好一阵子。没想到女孩竟然上军校,将来还有分配,真是不错的选择。
小时候明眸善睐的小颖,如今已经脱胎换骨,成了另一幅模样,身姿挺拔,神采奕奕,威武中不缺优雅。
彭飞是满眼的赞赏。十六岁花季一样的女孩,已经经过了长达半年的新兵训练,难以想象她是怎么走过来的。小时候是那么娇小。
小颖告诉他,刚训练时,她也偷偷哭过无数次,慢慢适应就好了。
小时候,他们遇上了也就相互莞尔一笑,算是打招呼。这次却聊了许多,仍觉得意犹未尽。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在彭飞的心尖闪过。
这时,有人喊小颖,让她快点,不然就误了班车去学校啦!小颖迟疑一下,就跑了。彭飞这才想起,怎么没向她要个通讯方式呢。
3
时间如流水,匆匆忙忙,又几年过去。彭飞毕业后,遵循母亲的意愿,回到当地的一所中学任教。
听说小颖已经工作了,分配在了北方一所部队医院。
似乎他们就是两条平行线,一南一北,不会再有什么交集了。
没想到的是,彭飞再一次遇到了小颖。
当时若不是小颖叫他,他绝对认不出她来,也不敢认。
此时的小颖,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模样,完全长开了。大方、干练、爽朗,而且英气十足……
彭飞是个理工直男,他不知道要用什么词来形容她,一切尽在不言中。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当你身处异乡,突然遇到一个熟悉的面孔,那种惊喜和感动真的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这是彭飞人生中最快乐的一刻。彭飞那颗冰封已久的心再次被这个女孩打开。
小颖分配在一家军区医院工作,一名光荣的职业军人。这一次的意外相逢,两人都倍感意外和惊喜。
小颖听说原先的村子都拆迁了,感慨万千,下次再回去,有种无家可归的感觉。
彭飞说,他利用业余时间,拍了好些村里的照片,想着将来留个纪念。如果她也想要,到时也发她一份。
彭飞没有说的是,她小时候常玩耍的地方,他都一一拍了照,没有落下一处,只是物是人非,没有以前那种风光和韵味了。
难得的相逢,彭飞多逗留了一天。这一天,她与小颖相约逛了天安门,游了故宫,看着那条幽深古老的护城河,他们不禁想起了小时候的水塘、大沟,还有那带檐的青砖桥、小天河。即使站在景山的山头,看着雄伟壮观的故宫全貌,他们谈论的仍是儿时的点点滴滴。
小颖说,她努力地学习,就是因为彭飞是村子里唯一的高中生,每天跨着黄书包,从家门前走过。她无比地羡慕和崇拜,也想成为那样的人。彭飞不知道的是,他一直都是她追随的梦想,从未改变。
“你知道吗?那时候看到小天河的坡上,青草野花,蓝天白云。还有你和同学们在坡上背书,一会坐着,一会走着,多美的画卷!”
彭飞则特别喜欢这村里的花花草草,沟沟渠渠,还有那岸边的老柳树、水边的芦苇,以及飞来飞去的蜻蜓和蝴蝶,像极了江南水乡。
他出生在山东,小时候跟着父母是在山东生活的,那儿除了秃秃小山,满是石头,连大点的树都没有。
实际上他更羡慕小颖,有个快乐美好的童年。而他,从小就在母亲严格的教导下长大,从小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很少有时间出来玩。
他的童年单调又苦涩,甚至是压抑。他其实一点都不想回到当地任教,他也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世界那么大,一定很精彩。
他知道他的母亲吃了很多苦,他不想让母亲失望,他要早点挣钱,早点撑起那个家。这是他作为长子,不可推卸的责任。
彭飞还说,这儿的知了,那么多,那么美味,竟然没有人知道可以吃。还有你们家屋后的那几棵香椿树,每年那么多的香棒芽。
彭飞呵呵一笑:“自己说得好像全是吃的,简直就是一个吃货!”
小颖嫣然一笑:“哪有啊!你学习那么好,总是在读书,很少出来玩,总觉得很神秘!”
那一天,他们由好吃的油炸知了、香椿芽,说到了小颖擅长的钓海虾,掏海虾洞、螃蟹洞。
彭飞说,“你一个女孩子,咔咔就能把青蛙扒了皮,看得我心惊胆寒!”。
提到这个,小颖很不好意思,那是为了用青蛙腿钓海虾,是有点残忍的。
彭飞还说,第一次吃到苇叶包的白米粽子,还是你给我们家送的。
......
童年就像一首歌,什么时候喝起来,都那么动听。
这一天成为他们各自人生中最美好、最值得留恋的一天。
4
可惜彭飞需要赶回去上课。他现在已是一所私立中学的主任。他和几名年轻的同事集体辞了职,贷了款,承办了学校。就在村子的东边。压力山大,不敢有一点懈怠。
这次的意外相逢,他们的关系突飞猛进,彭飞与小颖开始了电子信件的来往。由于工作的原因,很难同时在线。只能你发一封,我回一封,慢慢地两人就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彭飞办学的路上困难重重,每天除了上课,更多就是跑关系,协调各种各样的事情。他把全部的心思都用在了工作上。与小颖的E-mail互动成了他心中唯一的期待。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不管在哪里都一样,小颖也会说些自己工作上的烦心事。彭飞总是以大哥哥的身份,义不容辞地给予自己的理解和见解。在彭飞的建议下,小颖业余时间继续读书,继续深造。
但是两人从来没有谈论过别的话题,似乎都不愿意提及那敏感的字眼。那段日子,彭飞忙中偷闲最喜欢的一件事,就是打开邮箱,看看有没有小颖的邮件,即使只言片语,也是很大的安慰。
但是彭飞从来不敢主动给小颖写信。他比小颖大了将近10岁。一直以来,小颖好像都是把他当大哥哥看待的,他不敢有其他想法。况且他和小颖一北一南,小颖的身份特殊,她应该有着更好的前程。
他是家里的长子,弟弟还在上学,母亲年龄已大。他需要照顾这个家,这个家也需要他来支撑。他也没有勇气,抛下这一切去远赴异地他乡,去博一个自己期待的未来。
正像有人曾说过的那样:“年龄不是问题,身高不是距离,但距离真的是问题。”
这样的想法一旦出现,彭飞痛定思痛,不再奢望太多。人在迷茫的时候,就让时间慢慢淡化吧!
彭飞也不清楚,他和小颖怎么就在E-mail上渐渐失去了往来,彼此消失在茫茫人海中,再没有后来。
彭飞后来有段时间,特别喜欢听刘若英的那首《后来》,有些人一旦错过了,就难以再找回来。
2003年非典那年,记得也是初夏,彭飞知道她去了小汤山。彭飞每天再忙也不忘看新闻,忙忙碌碌的医护人员的背后,也许她的影子就在边上。只要知道她是好好的,安全的就足够了,她永远都是那么英勇和果敢。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转眼又是几年过去了。
彭飞三十二岁那年,敌不过母亲的叨念,相亲、订亲、结婚,走上了他人生该走的路。他越来越少听到有关她的消息,他们的那个村早已拆掉了。
四川发生了大地震的时候,女孩再去了震区。当地政府慰问了她的父母家。
他还是从当地的新闻上看到的。
自此以后,顺其自然,杳无音信。
但他知道,她一定会过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