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庸俗,不如孤独
周国平在《爱与孤独》里这样说道:当我们知道了爱的难度或者知道了爱的限度,我们就谈论友谊;当我们知道了友谊的难度或者知道了友谊的限度,我们就谈论孤独。当然谈论孤独仍然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
于我而言,放弃了无效的社交,远离自己曾经认为很重要的人脉,也是被人脉毒了一阵子,误以为真的是如人所说,以后多条人脉多条路。当然,当你知道你没本事,认识再多人也没用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会长大,会执着于自身的成长,提高自己的价值。而与此同时你就相应的选择了孤独为代价。
孤独意味着你要独处~
人们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种能力,却忽视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且我认为在一定意义上,独处是比交往更为重要的一种能力。用一句话诠释:不擅长交际固然是一种遗憾。不耐孤独,也未尝不是一种缺陷。
习惯独处也就是安于寂寞,进入自己的内心世界,用读书写作健身来驱逐内心以外的事物,徜徉在自己的世界中,使之具有创造力,诱发对人性、生命以及自我的深邃思考。
严格意义上来讲,灵魂生活都是从在独处时展开的,与人谈古论今,引据经典,那也是讨论和闲聊。唯有自己沉浸在大师们的杰作上时才会有心灵顿悟,自身才能真切体会到当时大师们写巨作时的内心活动;和别人一起游山玩水,那只是旅游,唯有自己独自面对苍茫的草原和浩瀚的大海,才会真正感受自己于世界而言,微不足道却又与大自然紧密联系。
叔本华说过:要么庸俗,要么孤独。
在大学里有这么一种人,一个人每天早起去操场跑步、一个人在楼顶练口语、一个人去图书馆、一个人去食堂吃饭,你发现他总是一个人,宿舍其他人打游戏睡觉,还讥笑你有毛病。他们的话语可能会让你动摇,会思考自己这样会不会不合群,不食人间烟火?但想到自己这么做的初衷也就释然了。当然你能使这和谐,那恭喜你,你很Nice。
杨熹文在《你应该努力去实现,那个正在被嘲笑的梦想》一文中提到:在一个庸碌的集体中 ,成为有梦想的异类 ,是一件十分需要勇气的事 。所以你不必害怕, 要让自己强大起来 。 现在的嘲笑讽刺都是因为你还太弱 ,能遏制恶语中伤的恰是行动 ,事实胜于雄辩。
相反如果身边没有与你随行的人,没有志同道合的伙伴就提升自我独自前行去遇见更好的人,为理想远离身边平庸的人又何妨?
太多人输在不像自己,而你胜在不像别人。
有时候“与众不同”,是“另辟蹊径”的创新,更是坚守独一无二的品质。
而也会有一种人,本身就不愿与他人接触,讨厌人群,喜欢自居。心灵的孤独与性格的孤僻是两码事,孤僻属于弱者,孤独属于强者,两者都不合群,但前者是因为惧怕受到伤害,后者是因为精神上的超群卓越。
孤独是因为内容独特而不能交流,孤僻却并无独特的内容,只是因为性格的疾病而使交流发生障碍。
能很好的处理与外界的沟通、在独处时享受孤独, 这才是“孤独患者”所要追求的。
孤独者必不合时宜,然后 一切都可以成为时髦,包括孤独。
--Ray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