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生命的教育

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在《四世同堂》里,老舍这样描述一个走向河水的老人,好像在那时他就为自己21年后的离开设计好了模式:

河水流得很快,好像已等他等得不耐烦。水发出一点点的声音,仿佛向他低声的呼唤呢。很快地,他想起了一辈子的事情,很快地,他忘了一切。漂漂漂,他将漂到大海里去,自由、清凉、干净、快乐……


北京。1966年8月23日,老舍离开了家,一个人默默走向城市西北角的太平湖,在湖边长椅上独自静坐,沉思了一整天,直到入夜。然后纵身一跃,没入湖中……

他的这一跃,让中国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整整迟到了44年。


1、生命的教育


1899年立春的前一天,老舍降临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的满清普通旗人家里,父母给他起名“庆春”,既庆贺春来,也希望他前景美好。他上面有三个姐姐和一个哥哥,是家中最小的孩子。

父亲舒永寿是满清正红旗的皇城护军。老舍出生的那天是农历腊月二十三,父亲正在皇宫当执,母亲一个人把他生下来,因为失血过多昏厥过去。好在亲戚及时赶来救助,母子二人才侥幸活下来。

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舒永寿守卫正阳门,在与敌人的巷战中身受重伤,全身被炸成肉花,死于北长街的一家粮店中。父亲战死以后,本就拮据的家庭陷入了困顿之中,全家只得靠母亲替人洗衣裳做活计维持生活。贫困导致了老舍的营养不良,直到两三岁他都还没有学会走路。贫穷让刚刚记事的老舍就懂得了愁吃愁喝,生活也在他童年的性格里平添了几丝忧郁的色彩。

母亲因为常年给人洗衣服,双手永远都是红肿的。在《我的母亲》中,老舍写道:“我的真正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关于老舍童年的记忆,可以从他1935年写的《月牙儿》里读到:

妈妈的手起了层鳞,叫她给搓背顶解痒痒了。可是我不敢常劳动她,她的手是洗粗了的。她瘦,被臭袜子熏得常不吃饭。


我知道妈妈要想主意了。我知道,她常把衣服推到一边,愣着,她和自己说话。她想什么主意呢?我可是猜不着。


妈哭了一阵,把那点纸焚化了。一些纸灰在我面前,卷成一两个旋儿,而后懒懒地落在地上。爸的坟已经辨不清了,四外漆黑,没有声音,只有月牙儿放出一道儿冷光。”


2、生命中的贵人


老舍八岁的时候,要强的母亲见到别的旗人家孩子都去上学,而家里却供不起他,急得直掉眼泪。懂事的老舍从来不在母亲跟前提读书的事。

穷人的孩子读不起书,但老舍遇到了生命中的贵人刘大叔。

这位刘大叔是名副其实的富家子弟,富到什么程度?今天北京的西直门这条大街上,有一半的产业都是他们家的,如果一直放到今天的话,那他们家的资产应该在千亿上下。

刘大叔的故事很传奇,他出家为僧,法号宗月大师,做了大量抗日救国的义举。1937年日寇占领了北京城,日本人想成立自己的佛教协会,想让宗月大师加入他们的佛教协会,并许诺授予满洲国师。宗月大师严词回绝。非但如此,他还积极组织救济京津冀一带的难民,深受难民的爱戴。

还有一件事情让人非常动容。战争之后,战场上尸横遍野生灵涂炭,在清理战场时,日军只给日本人收尸,让中国人的遗体暴尸于荒野。北京城内的老百姓慑于日军的淫威,不敢给同胞收尸。宗月大师却敢在日本人的眼皮子底下,带领僧人们前去收尸。他不光为中国同胞收尸,他看到日军的遗体也会帮他们收尸。他的善举得到了所有人的崇敬。

正是这样一位善人,资助了九岁的舒庆春去私塾上学,无意中为中国文学贡献了一代文学宗师。刘大叔圆寂后,老舍特意写了《宗月大师》来怀念他。


3、梅花香自苦寒来


老舍上学前,母亲把他收拾得干干净净,并告诉他,咱们就是穷也得活得干干净净、硬硬朗朗。这句话作为老舍人生中学到的第一课,深深地镌刻进了他的心里。

上学后,老舍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忘我”的意思。因为刻苦用功,他的每门成绩都是优等,而且在作文方面开始展露天赋。

1913年,老舍考上了京师第三中学,可是家里已经支撑不起他念书了。他的恩人刘大叔因为常年行善也将家财散尽,母亲也因为哥哥姐姐结婚,而把家里祖上的坟地给典当出去。母亲为了让他上学,咬紧牙关去做女工,支撑家用。老舍在三中上了一段时间后,决定退学去考免费的北京师范学校。他瞒着母亲紧张备考,终于在900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成为了50名录取的学生之一。

考上北京师范学校的老舍,非常刻苦努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918年毕业,直接派任他到方家胡同小学担任校长。当时他只有19岁。

民国时期,绝大部分领域跟今天不可同日而语,但知识分子的平均收入远高于现在。老舍做为小学校长,一个月工资100多块大洋。民国初年,100多块大洋基本上你想干什么干什么,类似于今天的一个应届毕业生,月收入5万人民币。

民国的知识分子工资高,是因为物以稀为贵。当时的国民识字率只有百分之一二,而今天只有百分之一二的人不识字,那时中国要搞教育人才稀缺,所以给知识分子更高的工资。

因为读书,老舍终于出人头地,养活全家绰绰有余。


4、信仰的力量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老舍没有亲身参与这次运动,但他开始疯狂吸收反帝反封建思想。思想上有了转变的老舍,很快就按捺不住自己的笔头,他开始摩拳擦掌,准备用白话文写作。1921年,老舍以“舍予”为笔名发表了自己的处女作——只有700字的小小说《她的失败》。1923年,他又以笔名“舍予”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小玲儿》。这段时期老舍都属于业余写作,作品还不成熟。

1922年,老舍受礼皈依基督教,为什么加入基督教呢?因为当时的很多中国知识分子,希望从西方文化中,找到救亡图存的文化精髓。在长达百年沧桑巨变中,中国的知识分子,一直对西方有一种仰视的态度,特别是民国初年。皈依基督教后,老舍在天津南开中学教国文,并在北京教育会、北京地方服务团工作。在此期间,他热衷于社会服务事业,同时还在英文夜校和燕京大学补习英文。

信教的举措对老舍的影响很大,进一步促成他接下来的人生轨迹。1924年,25岁的老舍辞掉了一个月140块大洋的工作,前往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担任讲师。可能我们会觉得他去往英国当老师收入很高,非也,收入非常微薄,跟他在国内的收入绝对不可同日而语,但他还是毅然决然地去了英国。

在伦敦老舍有两个进步,一个进步是他的英语突飞猛进,这为他后来把《金瓶梅》翻译成英文打下基础。

第二是他的写作水平也在突飞猛进。受英国文学的影响,老舍创作了他人生中第一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



《老张的哲学》第一次启用“老舍”这个笔名。在这部小说中,他把老张凡事以金钱为唯一目的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通过描写老张这样一个泼皮无赖,讽刺当时的国民性格,不光是当时,现在也有很多这样的人。他最关注社会底层,写了大量的小人物形象,通过讽刺他们来警醒国人,来让大家剖析自我,去除自身的劣根性。

西方文学有一个很大的风格——黑色幽默。所以,老舍在一开始的文字中,充满了幽默诙谐的色彩,极具讽刺的力度。他用北京话所写的《取钱》就是典型的一种反讽,而且也用到了他在国外银行当中取钱的经历,去讽刺国内的一些票号效率之低下和拖沓。

老舍在英国待了五年,1929年夏,他决定离英回国。在回来的船上,他写了很多小资情调的东西。因为路费不够,只得滞留新加坡。他拿着之前发表的小说,成功应聘了新加坡华侨中学的国语教师。期间,老舍深深感动于南洋华人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放弃写了一半的小资情调的小说,他觉得创作应该更加深邃,应该反映历史的厚重。

在新加坡教了半年书,老舍终于筹够了回国的盘缠,1930年从新加坡坐船如愿回到祖国。因为他当年读的北京师范学校,算是高中学历,北京的高校任教门槛高,老舍就去了山东济南的齐鲁大学任教授。齐鲁大学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但当年在中国是一所实力非常强的学校,号称华北第一学府,钱穆、顾颉刚、孙伏园等大师都曾经在这里任教。

没有大学文凭的老舍能在齐鲁大学任教,是因为他信仰基督教,而这所学校是中国最早的教会学校,由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的很多教会联合开办,老舍既是基督徒,又曾经在英国留学,并且参加过伦敦大学的教学,这些都很给他加分。

老舍在齐鲁大学边教学边写作,对山东特别有感情,他写的散文《济南的冬天》脍炙人口,山东是他的第二故乡。

他的写作风格一改之前的诙谐幽默,变得深沉和悲壮。那时候的英国已经有了地铁,那里的人过得那么安逸,而当他重新回到破裂的中国时,他直接感受到的是一种救亡图存的气息。

所以老舍的笔触,开始以记录中国底层小人物的精神世界为己任写作,他在济南写下一篇长篇小说《大明湖》,可当他把全部书稿交给商务印书馆,准备排版印刷的时候,淞沪抗战爆发了。这次战争中,商务印书馆被摧毁。老舍的这部书稿被付之一炬,写作需要灵感,而当时只有一部手稿,烧了就没有了。我们从此无缘读到这部作品。即使老舍本人,也没有办法再逐字逐句重现这部小说。

后来根据回忆,老舍也写出了一些大明湖的片段,比如短篇小说《月牙儿》。这篇小说非常悲伤,他写了母女俩殊途同归的一个悲惨的宿命——

穷苦的母亲为了养年幼的女儿,沦为娼妓,不被女儿所理解。后来女儿长大了之后要去养妈妈,才知道之前她养我,她不得不那样做,现在轮到我养她,我也不得不这么做。

所以说,旧社会真是个吃人的社会。


5、大龄佳偶


老舍回国在齐鲁大学任教时,已是31岁的大龄青年,解决他的个人问题,成了大家的共同目标。缘分就是如此奇妙,大龄剩男遇上了大龄剩女。1905年出生的胡絜青自幼酷爱文艺,嗜绘画书法,曾受著名画家汪采白、杨仲子、孙诵昭的影响。胡絜青一直醉心学业,无暇顾及儿女情长。

1930年初春,从英国回国的老舍住在青年语言学家白涤洲先生家中。当时,正在北京师范学校就读的胡絜青与几位女同学成立了一个文学团体“真社”。胡絜青前往邀请老舍来学校座谈文学。

这一厢年轻人初相识,那一厢长辈们却动了心思。胡母为这个25岁了还一心追逐梦想的女儿操碎了心,语言学家罗常培与胡家是世交,见此情形便做起了月老。获知老舍的才华及人品后,胡母异常高兴,私下便定下了这位乘龙快婿,于是与罗一同商议了一个周密的计划使老舍与胡絜青见面。

在罗的安排之下,老舍到处被朋友们拉去吃饭,而饭桌上总有胡絜青。在频繁的相见之后,胡与舒产生了情愫。他们书信往来上百封,有缠绵的情话,也有琐碎的家常,还有老舍坦率提出的“约法三章”:第一,要能受苦,能吃窝头,如果天天想坐汽车就别找我。第二,要能刻苦,学一门专长;第三,不许吵架,夫妻和和睦睦过日子。

胡絜青的一颗芳心牢牢地系在了老舍身上。1931年4月二人定婚, 7月,在罗常培先生主持下,胡絜青和老舍在灯市口一家三层楼的旅馆里结了婚。

婚后第二天,老舍对胡絜青说:“我有一句话必须说清,平日,如果你看到我坐在那儿不言语,抽着烟,千万别理我,我是在构思,绝不是跟你闹别扭,希望你别打扰我。”

作为一个传统女人,胡絜青深深地爱着老舍。婚后不久,胡絜青从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毕业后,便随老舍去往各地,在大小师范院校教授文学课。她生了两女一男,在工作的同时,不仅把小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条,而且全心全意支持老舍的工作,真正成了夫唱妇随,琴瑟和鸣。


6、繁花满地


1934年,老舍从济南的齐鲁大学辞职,前往青岛的山东大学任文学系教授。他在山东大学任教两年后辞职,开始专心从事写作。

老舍辞职后的某天,山东大学的一位教授来家里做客,闲谈间教授给老舍讲了一个人力车夫,一直想拥有一辆自己的车,结果三起三落,最后还是受穷的故事。老舍听后深受触动,说可以写成一部小说。这位教授见老舍动心,紧接着补充了另一个故事,一个人力车夫被军阀抓了壮丁,半路跑了,还顺走了军阀三头骆驼,最后因祸得福的故事。

这两个故事,最终成为著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的灵感来源。《骆驼祥子》的问世,让老舍名震文坛。从老舍创作的所有作品来看,他始终将同情的目光投向底层人民,并用自己的笔勾勒他们的生活,书写着不同于王侯将相才子佳人的喜乐悲欢。

这部小说出版后非常畅销,可谓洛阳纸贵。1945年它被翻译成英文在美国出版了,但是在美国出版的版本被修改了结局,写成了一个大团圆结局——小福子没死,她最后和祥子在一起了。

这个结局是为了迎合当时美国读者的心理,这件事情让老舍耿耿于怀,他不希望改这个结尾,对方并没有告知他就把它修改了。之后,这部作品被翻译成26种文字在全世界传播,可以说《骆驼祥子》不光是老舍他个人的巅峰之作,同时也是中国文学的一座里程碑。

《骆驼祥子》写完没多长时间,抗战全面爆发。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步步紧逼,人在山东的老舍,内心非常焦虑。他已算社会名流,山东离日寇近,一旦山东沦陷,会让他陷入两难境地,或者威逼利诱让他做汉奸,或者被他们秘密处死。

看到文化界的朋友们都走了,1937年11月,老舍只身前往武汉追随抗战的队伍。他离开济南没多久,山东就沦陷了。胡絜青女士是一个很让人敬佩的女人,一个人留在沦陷区抚养着三个孩子,最小的孩子才三个月。

当时的武汉,抗日的社会名流都汇集于此,在这一批抗日的力量中,有一支重要的力量——文学艺术界的力量。这些人士抛弃异见,同仇敌忾,成立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协会群星璀璨,有矛盾、曹禺等作家,而名誉理事就是时任中共长江局副书记的周恩来。国民党方面也是群星璀璨,比如孙科、陈立夫等等名流。这个协会要选总务部主任,选来选去,名声一般的老舍高票当选。

为什么会选他呢?因为老舍是无党派人士,是国民党和共产党都能够接受的人物。过去他只是在文学的边缘写自己的东西,而现在,他要放下清高,汇入抗战的洪流,以笔代枪文学从军。

当时的创作讲究短平快,而老舍的创作比较慢,一天只能写千把字。为什么?因为他对文字的要求极高,哪怕一个标点符号都很较真,所以他创作的速度是很慢的。但是写出来的东西很扎实。老舍开创了快板书、顺口溜、相声剧和朗诵剧,到了1939年,他又开始进军话剧领域。之所以选择话剧,是因为这样的艺术表现形式,更容易被普通百姓接受,在抗战宣传上有突出的奇效。作为文学主任的老舍创作了《国家至上》《归去来兮》等九部话剧作品,为抗战文艺宣传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然而,武汉也很快沦陷了,老舍又随着国民政府撤离到重庆。而老舍的妻子儿女当时还在济南,后来胡絜青带着孩子去往北平照顾老舍年迈的母亲,这些地方都在日本人的统治之下。老舍和家人分隔了6年,他走的时候小女儿才三个月,等他们再见面,小女儿已经6岁了。胡絜青真是不容易啊,一个人带着三个孩子穿过重重封锁,在1943年11月到达重庆跟老舍重逢。她来了之后,首先给老舍先带来一个噩耗——老舍最尊敬的那个女人,他的母亲已经去世一年了。

老舍悲痛万分。同时他也更坚定了一件事情,就是要用他的写作去回馈他的母亲,和那些已经深陷异族统治故土的人们。

胡絜青来到重庆后,跟老舍描述了很多北平沦陷区人民的生活状态,老舍听了之后,突然有了灵感,动笔写下了他人生当中篇幅最长,耗时最久,也最为经典的一部里程碑式的小说《四世同堂》。

这部小说有100多万字,前后历时5年,最后在美国全部完稿。这部四世同堂的手稿,在2001年成为首批进入“国家档案名录”的国宝。在40多种国家档案名录赠品中。它是唯一的文学类作品手稿。

1946年初,费正清先生时任美国驻华使馆的新闻处长,他通过中美文化交流计划,推荐老舍和曹禺去往美国讲学,老舍在美国度过了4年讲学时光。那时《骆驼祥子》被翻译成英文在美国出版,成为畅销书,老舍有很高的版税收入。因为这个书卖得火热,好莱坞打算把它拍成电影,要买这个书的电影版权。老舍就以25,000美元的天价,卖了版权。25,000美元,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来说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所以老舍在美国的生活是非常优渥的。

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老舍在美国听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立马回到祖国,在北京政府组织的欢迎晚宴上,老舍兴高采烈向大家唱起了他新写的太平歌词。新中国对老舍这样的文学巨匠给予了厚望,授予他中国文联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等职务和荣誉。

当时正值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高潮时期,他兴奋地看着这个充满生机的国家,回到家高兴得手舞足蹈,对自己的太太说,新的政府是真的一切仰仗人民,一切为人民。在老舍的心中,他始终记着童年时母亲对他的教导,他爱勤劳勇敢的人民,用自己的如椽巨笔描写人民,歌颂人民,号召人民起来建设自己的祖国。

回国仅仅两个月,他就写下了12篇作品,据统计1950年老舍就创作了100万字的作品,平均每天3000字,尤其是歌颂新中国,为人民立兴除弊的三部话剧。《龙须沟》一经上演便引起轰动,当时的北京甚至一票难求。1951年,老舍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他也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获得此殊荣的作家。

后来,他又写了反映三反五反的话剧剧本《春华秋实》,到1958年的时候,他创作出了建国之后最重要的一部话剧作品《茶馆》。《茶馆》的艺术魅力至今经久不衰。


7、患难是最实际的,无可幸免的


1966年,中国就进入了一个特殊的政治运动时代,8月23日,批斗大军抵达北京市文联驻地后,提出批斗的目标是作家萧军,但有人揭发说老舍将《骆驼祥子》的版权卖给了外国人,有特务的嫌疑。因此老舍被推上了风口浪尖,成为众矢之的。很快,那些人就把老舍押上车,然后带到了国子监孔庙。先是捆绑起来批斗,然后就是长达三个小时的轮番殴打,殴打之所以结束,是因为老舍当时伤势严重,连站都站不住,大家怕他被打死,这才作罢。

老舍回到家后,只是让家人处理了一下伤口,饭菜一口也没吃就睡下了。第二天早上起床后,老舍依旧没有吃饭,而是沉思良久,然后就带着一本《毛主席诗词》走到了太平湖,他在岸边坐了一天,一直在看毛主席诗词。等到深夜时,老舍站起来纵身一跃,投湖自尽,终年67岁。

老舍的离去对中国是莫大的损失,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已经定了颁发给老舍,当时中国动荡,各国谣传老舍已经去世,瑞典就派驻华大使去寻访老舍下落,又发动其他国家进行联合调查,结果发现老舍真的已经去世了。由于诺贝尔奖一般不颁给已故之人,所以评选委员会最终把这个奖项,颁给了日本的川端康城。

文坛巨星就这么陨落了,实在是让人可叹,可惜。如果能够穿越回去,我真的想让老舍先生看一看他自己在《四世同堂》写的这一段文字,或许,他很快就能够释怀了。也希望在以后能够宽慰到更多身处逆境当中,内心挣扎的人们。


患难是最实际的,无可幸免的;但是一个人想活下去,就不能不去设法在患难中找缝子,逃了出去——尽人事,听天命。总之,生在这个年月,一个人须时时勇敢的,去面对那危险的,而小心提防那“最”危险的事。你须把细心放在大胆里,去且战且走。你须把受委屈当作生活,而从委屈中咂摸出一点甜味来,好使你还肯活下去。

把这段话送给我们的老舍先生,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坎是过不去的,我们一定要好好地、认真地、热烈地、勇敢地活下去。无论如何,老舍先生为我们创作出了这么多璀璨的文学作品,他的精神永存于这个世界,他的作品永远地激励着我们。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7,734评论 6 505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931评论 3 394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4,133评论 0 35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532评论 1 29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585评论 6 39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462评论 1 30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0,262评论 3 41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9,153评论 0 27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587评论 1 31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792评论 3 33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919评论 1 34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635评论 5 34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1,237评论 3 32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855评论 0 22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983评论 1 26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8,048评论 3 37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864评论 2 354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