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着孩子玩17小时手机,孩子写下保证书,别被假象给骗了

01

3月9日爸爸逼孩子玩手机事件冲上热搜

原来,爸爸发现儿子半夜1点不睡觉还在玩手机,为了帮着孩子戒掉手机瘾,父亲心生一计。

不是你喜欢玩吗?那好,我就让你好好玩个够!

于是,孩子爸爸便给公司请了一天假。请完假之后,就在一旁看着,让孩子玩手机。

原本孩子很是高兴,想着爸爸终于不干涉了,可以痛痛快快玩个够了。然而,他还是想错了。

当时已经是半夜一点,虽说手机好玩,但是也禁不住身体的疲劳。他玩了几个小时就有点撑不住,上眼皮跟下眼皮打架,昏昏欲睡。

就在他想要睡着的时候,爸爸直接把他叫醒,让他接着玩。

就这样一个循环,持续了17个小时,孩子终于撑不住了,于是直接给爸爸写了保证书。

这件事上了热搜后,一群家长评论,这一招真不错,我之前咋没想到,等孩子回来,我去试试。

也有一些家长评论,之前也试过,可是根本不奏效,当时孩子写了保证书,能够管用一段时间,时间一久就又恢复了原状。

02

成功分为两种,一种是短暂的成功,一种是长期的成功。

很显然这位爸爸是属于前者。

那么为何这位爸爸能够短暂的成功,有一个关键性的前提,那就是亲子关系。

现在各个平台有各种讲家庭教育的,教你如何教育孩子的。你听完之后感觉老师太棒了,给出的方法太好了,可问题是,一用到孩子身上就失效。

方法本身是好方法,只不过你忽略了一个前提,所有的方法都建立在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上。

如果亲子关系紧张,那么教育也就无从谈起!

举个例子,比如你身边有两个人,一个跟你关系特别好,一个让你特别讨厌。他们同样对你提出建议,那么你更愿意接受哪个?

不用怀疑,自然是前者。

不管后者给你提供的建议是多么科学,多么准确,我相信你都不会采纳。不被采纳跟建议本身没有关系,而是跟你和他的关系有关。

父母和孩子也是如此。

如果父母跟孩子亲子关系比较和谐,那么孩子在遇到困难时,自然会寻找你的帮助,他犯错时,你的教育也会起到效果,他也愿意配合你。

相反,如果他讨厌你,厌恶你,甚至都不想跟你说一句话。那么任凭你口吐莲花,也不能打动他分毫。

因此,这位爸爸短暂的成功,也是建议在亲子关系还不错的前提下。

孩子愿意配合,你就成功了一半。

这边孩子根本不配合你,你说啥,他都不听。你让他好好玩手机,他根本不搭理你,你的所做所为都是徒劳的。

03

这位爸爸虽说成功了,但是这样的成功只是暂时的。

孩子之所以会写保证书,其实只是一种被迫做出的选择,而非真心的。

因为孩子很清楚,现在的感觉不好,自己很不舒服。

为了让自己远离这种处境,暂时妥协是一种唯一的选择。

父母的行为像是什么呢?其实就是仗着自身权威下的趁火打劫行为。

孩子知道自己目前还不具备反抗的能力,他还需要父母的支持,离不开父母。你等到孩子自己工作了,他就可以完全忽视你,能够和你对抗。

有了对抗的能力,他就可以掌握自己的行为,不必在你给的选择中做出选择。

当然了,你想要长久的成功,也并非威逼利诱,以条件做要挟的这一种方法。

想要永久的成功其实很简单,那么就是要找到孩子的内驱力,或者说弄清楚手机里的哪一点是吸引孩子的关键。

孩子沉迷手机只是一种行为,行为背后都是有心理需求。

就像是我们发朋友圈一样,绝对不会单纯的发朋友圈,要么是为了让某人看到,要么是为了发泄情绪。

孩子玩手机也是一样。

纵观那些沉迷手机的孩子,他们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特征:价值感缺失,归属感匮乏。

如果这些在现实生活中缺失,孩子自然而然就会去手机中找补。

解决这个问题,才能取得永久的成功。

大家好我是慢先生的世界观,关注慢先生,获取更多的育儿知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