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多读书,这5本经典的文学好书,值得读10遍以上,强烈推荐

太阳底下无新事,我们所经历的,前人也早已经历。

文学让我明白这世上有和我一样的人,我也总能从他们的故事里找到答案和慰藉。

梁文道曾说:“见识过不少文学悲剧,明白了人的卑微与渺小,知道世界可以如此让人痛苦,当它给你一些不能承受之重时,你会觉得我早就做好准备了。”

在文学的世界里,我们可以尽情释放自己的情感,感受他人的喜怒哀乐。

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个独特的情感世界,让我们在品味中找到共鸣,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自己和他人。

今天分享5本经典的文学著作,如果你还不知道读什么书,那这几本书一定不要错过,建议收藏起来慢慢读!

01

《生死疲劳》

作者:莫言

“世事犹如书籍,一页页被翻过去。人要向前看,少翻历史旧账;狗也要与时俱进,面对现实生活。”

余华说:“这是一部很伟大的作品,当时看完就感觉很嫉妒!”

莫言说:“诺奖的评委主要是因为读了《生死疲劳》,才把这个奖项授给了我。”

小说讲述了一个被冤杀的地主西门闹,经历了六道轮回,先后转世为驴、牛、猪、狗、猴,最终又转生为一个带着先天性不可治愈疾病的大头婴儿。

这个大头婴儿滔滔不绝地讲述着他身为畜牲时的种种奇特感受,以及地主西门闹一家和农民蓝解放一家半个多世纪生死疲劳的悲欢故事。

西门闹的每一次轮回,都是对人性的一次深度挖掘和探索。

他作为驴时的桀骜、变牛后的倔强、成为猪时的生存智慧,以及在狗的阶段与人类世界的和解,都展现了人性在兽性外壳下的持续发酵。

这种“人魂兽身”的错位,不仅暴露出权力欲望如何异化人性,也展现了苦难中滋生的坚韧与温情。

《生死疲劳》以1950年到2000年中国农村的历史发展过程为背景,围绕着土地这个沉重的话题,阐释了农民与土地的种种关系。

土改、大跃进、文革和改革开放等历史时期都被巧妙地融入到了西门闹的轮回之旅中。

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和情感色彩,使得小说在讲述个人命运的同时,也深刻揭示了社会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烙印。

每一次的社会变革,都伴随着旧势力的衰落与新势力的崛起,但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矛盾却似乎永远无法彻底消除。

阅读《生死疲劳》,你将会跟随西门闹的轮回之旅,穿越半个世纪的中国农村社会,感受那些被历史巨轮碾压的灵魂所经历的痛苦与救赎、挣扎与蜕变。

02

《一句顶一万句》

作者:刘震云

“话,一旦成了人与人唯一沟通的东西,寻找和孤独便伴随一生。心灵的疲惫和生命的颓废,以及无边无际的茫然和累,便如影随形地产生了。”

《一句顶一万句》分为《出延津记》与《回延津记》两部,讲述了两段跨越时代的河南农村故事。

上部“出延津记”中,孤独的农民吴摩西为了寻找与人私奔的老婆,踏上了漫漫征程,却意外失去了唯一能够“说得上话”的养女,不得不走出延津。

下部“回延津记”则记述了吴摩西养女巧玲的儿子牛爱国,同样为了寻找与人私奔的老婆,而走向延津。

一去一来,延宕百年,故事看似简单,却回味悠长,充满了对人性的细腻描绘和对生活的深刻洞察。

这部小说的核心主题是关于人与人之间沟通与理解的渴望与困境。

书中的人物常常感到难以找到能够真正理解自己、与自己心灵相通的人。

他们面对的沟通隔阂、误解和孤独感,正是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写照。

一个人的孤独不是孤独,一个人找另一个人,一句话找另一句话,才是真正的孤独。

人与人之间,倘若能说得上一块儿,哪怕是一句话,都能抵得过一万句。

而吴摩西和牛爱国的一生是憋屈和悲苦的,遇见那么多人,却找不到一个可以说知心话的人。

刘震云通过故事中的人物对话与内心独白,让我们看到,有时候一句简单的话语就能穿透人心,让人感受到温暖与理解。

而有时候,即使说了千言万语,也无法真正传达自己的心意。

03

《围城》

作者:钱钟书

“人事太忙了,不许我们全神贯注,无间断地怀念一个人。我们一生对于最亲爱的人的想念,加起来恐怕不到一点钟,此外不过是念头在他身上瞥过,想到而已。”

《围城》是一幅栩栩如生的世井百态图,人生的酸甜苦辣千般滋味均在其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被誉为现代中国文学的瑰宝。

钱钟书先生将自己的语言天才并入极其渊博的知识,再添加上一些讽刺主义的幽默调料,以一书而定江山。

《围城》显示给我们一个真正的聪明人是怎样看人生,又怎样用所有作家都必得使用的文字来表述自己的“观”和“感”的。

小说的主人公方鸿渐,是一个性格复杂、充满矛盾的知识分子。

他经历了留学、回国、求职、恋爱等一系列人生阶段,却始终未能找到自己的定位。

在婚姻的“围城”中,他既渴望爱情,又害怕被束缚;既想追求自由,又无法摆脱现实的束缚。

这种矛盾与挣扎,不仅是他个人的写照,更是当时许多知识分子的共同困境。

钱钟书通过对方鸿渐等人物形象的塑造,巧妙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多面,以及人们在面对婚姻、事业、爱情等人生重大选择时的迷茫与困惑。

他以幽默讽刺的笔触,将社会的种种弊病和人性的弱点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在笑声中感受到生活的苦涩与无奈。

读完《围城》,我们或许会对婚姻、人生和社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它让我们明白,无论是婚姻还是人生,都没有绝对的完美与幸福,只有不断地适应、调整与努力,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点。

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诱惑与选择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独立的思考,不被外界的喧嚣所干扰,坚守自己的内心与信仰。

04

《人生海海》

作者:麦家

“没有完美的人生,不完美才是人生。”

《人生海海》讲述了一个人在时代中穿行缠斗的一生,离奇的故事里藏着让人叹息的人生况味,既有日常滋生的残酷,也有时间带来的仁慈。

人生如海,总有阴冷暴虐的水域,也有轻柔温暖的洋流。

生活摧残了他,但也让他穿越了生死恐惧和世态炎凉,变得大彻大悟,笑傲江湖。

小说以浙江乡村为背景,围绕着一个身上带着诸多谜团的上校展开,讲述了他跌宕起伏、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

上校年轻时当过兵、做过军医,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却因身上的秘密纹身,在“文革”期间遭人告发、批斗,最终被逼疯。

这一连串的遭遇,不仅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残酷,更让我们看到了命运的无常与不可捉摸。

麦家通过多视点、零散化、非线性的叙事手法,将讲故事的权力交给小说中的多个角色,用个性化的生动语言,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他们或善良、或狡黠、或勇敢、或懦弱,但都在命运的洪流中奋力挣扎,寻找着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

正如书中所言:“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气,活着才需要勇气。”

这句话不仅是对上校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我们每个人的激励。

它告诉我们,无论遭遇何种困境,都要勇敢地面对生活,珍惜生命,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与美好。

在阅读《人生海海》的过程中,我们会被上校坚韧不拔的精神所感动,也会被村民们的愚昧与无知所震撼。

也让我们看到善良与邪恶、勇敢与懦弱、宽容与狭隘之间的微妙平衡。

05

《平凡的世界》

作者:路遥

“小时候,我们常常把‘亲戚’这两个字看得多么美好和重要。一旦长大成人,开始独立生活,我们便很快知道,亲戚关系常常是庸俗的。”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的长篇代表作,曾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并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得到各界名家的一致推荐。

它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情节,描绘了他们以及周围人们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个人奋斗史,更是一部社会变迁史。

它让我们看到了在平凡的生活中,人们如何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与不屈不挠的精神,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不凡篇章。

孙少安是一个脚踏实地、勇于担当的农村青年,他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从不轻言放弃,而是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带领乡亲们走向富裕。

孙少平则是一个怀揣梦想、追求知识的青年,他虽出身贫寒,却从不自卑,而是勇敢地走出农村,去追寻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

小说中的人物虽然身处平凡的世界,但他们所展现出来的精神品质却是非凡的。

他们面对生活的困境,从不怨天尤人,而是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他们面对情感的纠葛,从不盲目冲动,而是理智地处理自己的情感关系;

他们面对社会的变迁,从不随波逐流,而是坚守着自己的信仰与追求。

小说中的人物之间的亲情、友情与爱情,都是那么真挚而动人。

他们之间的相互扶持与鼓励,让我们看到了在平凡的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与关爱。

平凡并不意味着平庸,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自己生活中的英雄。

只要我们怀揣梦想、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在平凡的生活中书写出不凡的篇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