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生只为你 五
说笑之间,时间过得飞快,眼看就到未时了。林瑾一家告辞出来,舅舅舅母又给装了一堆东西,玉娘都不好意思了,每次都大包小包的。她的兄嫂当真把她当女儿一般疼了。
到了书馆套好车,装好东西,不多时,明河婶和林巧儿母女两个也到了,一样的大包小包的。一行人凑齐了,说笑着往林家村去了。路上无话,不多时就到家了,巧儿母女客气了两句回家不提。林瑾一家大包小包的搬东西,王三媳妇儿迎出来打趣着笑道:“这许多东西,到像哪里打劫去了!”林瑾儿说:“本来娘买了不少,舅舅舅母又给装了许多呢。”
搬了半天,总算是搬完了。蔡玉娘开始分门别类,使得,用的,衣服布料,吃食等等,她和翠姑两个倒腾到天黑才算完。王三夫妇抱着东西回了自己的屋子,林家夫妇从未把他们当成下人,吃的用的衣服布料一样不少,夫妻两个一时感慨不已。
林瑾这具身体到底是小孩子,吃过晚饭,没多久就困了。洗漱一下就独自睡去了。林明德拿出新得的《洛阳风物志》,看得津津有味。蔡玉娘知道他爱书,也不去管他,管他要束脩的钱才知道他尽数花了,买了书了。一时真是又气又笑,这位爷倒是清高,哪知道柴米价格。
这几年蔡玉娘精打细算的又买了数十亩地,想着多有些出息,也好慢慢给女儿攒嫁妆。钱财要是到了林明德的手,不是买书就是救济人,随手就花了,哪里指望的上啊。一家五口人呢,王三收了租,没事还出去打短工,她跟翠姑料理家事,养鸡养猪,侍弄后面一片菜地。蔡玉娘手巧闲着还绣些帕子,打些络子拿到镇上铺子里去卖,好歹贴补些家用。家里虽然不缺钱,但谁会嫌钱多呢?
开始玉娘卖帕子,她哥哥嫂嫂知道后还找上门来了,拉着林明德一顿理论。林明德不明所以,还是玉娘说家里的活都是王三夫妇干了,她实在没事做闲来才做的,不会日夜赶工,也不会不顾惜身体,好说歹说才劝住了蔡家夫妇。林明德指天发誓,家里的钱财都是玉娘掌管,玉娘的嫁妆银子半分没动,都存在钱庄呢,蔡家夫妇这才回去了。
王三嫂都说,天下这样的哥嫂真少有啊。有多少哥嫂恨不得把出嫁的大姑姐小姑妹搜刮的都不敢回娘家了。玉娘就是命好啊!林明德也打趣说,他要敢有半分不好,他那大舅哥钹一样大小的拳头,准得打折了他的骨头,玉娘偷着直笑。
转天起来,王三套了牛车送林明德去了私塾。绿柳镇离林家村不远,如果步行的话,半个多时辰左右就到了。私塾里有住宿和吃饭的地方,平日里有个老张夫妇看着门户,做些饭食,私塾里有几个离家远的孩子,平时吃住在那里,只是休沐放假的时候才回家。林明德有时候赶上阴天下雨或有事情就住在私塾里。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转眼又到了休沐日,林明德慢悠悠的溜达回家来,手里还拿着两本书。林瑾儿看着所谓的儿童读物楞了半天,才想起来那天自己塞给那个小正太一个香包,这算是人家的回礼了吧。林瑾道了谢,翻看了一下,类似后世的小学低年级课本,还真是应景的很啊,只可惜她骨子里可不是个小朋友啊。蔡玉娘还连夸萧默懂事。
林明德想起来,自家姑娘是认得字的,早就开了蒙。如今活蹦乱跳的,正好安排些课业来磨磨性子。于是可怜的林瑾儿小朋友就开始了她古代的学习生涯。
其实读书写字她还挺喜欢的,再难能比高考难吗?她那名牌大学好歹也是自己考上的。更何况她还想通过读书多了解这个时代呢。这个朝代是历史上没有的,好像唐朝之后历史拐了弯,现在类似于宋朝,国力却不弱。文风很盛,文人地位颇高,但武将也不受排挤。国家还开了海禁,商业也发达,商人的地位并不低,除了奴仆,其他不管什么身份,只要是良籍,都可以科举考试。那些各种明朝才出现的作物和瓜果菜蔬这时候也差不多都有了,社会稳定,人们安居乐业,总体来说还算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