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时候我们会十分羡慕一些牛人人,因为他们张口闭口就是说什么什么人曾说,什么什么书这样写,好像他就是一部百科全书一样。尽管我们可能不知道他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是对还是错,但我们总会在一旁大气不敢出一个,只能在那里默默地看着他装逼。因为我们根本就没有听说过啊,那个尴尬相信你肯定也有过吧。
其实我们不能妒忌,因为你永远都不知道他默默在背后码了多少书。但我们也不用自卑,因为我们都可以做到,不就是码书的事吗。对于年轻的你,有什么事做不出来。当年那些为了能和暗恋的女孩或男孩一起讨论问题,疯狂地通宵学习而不顾室友嫌弃的你们还没忘记吧。如果你们一不小心又疯狂了一次,那么一切就简单了。所以说一切都没有什么,只要你敢去做。
现在开始,我们就来说说码书的事。对于码书我是这样理解的,那就是:不求甚解,只求积累。因为我不会去在乎所谓的什么精读。曾经的诸葛亮就教给我们这种读书方法,叫博览群书而不拘于一面,这也是他最后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被人称为“智绝”。因为我们都知道一个世界知识太多了,如果我们想要知道更多就得广泛地阅读,而不是所谓的精读。就像我们所说的人生苦短,你不能在一个风景上浪费太多的时光,因为太多的美景还在后面等着你去瞧呢。所以码书就是非常重要的。
但有些人可能会反驳,读书要精读才能真正的消化。我对此不这么认为,先用我小时候上山砍柴的经历来比喻吧。那时我总会在空闲时和村里的啊火一起去砍柴。我砍柴有个特点就是不喜欢修理枝桠,就那么捆着就回来。而他不同,他总把柴砍修得像木棒一样。所以这样他一捆柴最后可能是我的两倍重,而且看着也非常地舒服。但回家的结果却又是另一样了,我因为没有去太多的在乎枝桠,枝桠本来也可以当柴烧嘛。所以当最后他背着重重一捆柴火回来时,发现我已经担了三捆。就是这样,我的单捆质量远远不及他的,但最后当柴火时,我却是我多余他的。由于质量和时间的对比,我的效率略胜一筹。其实读书也是一样,虽然我可能一本书没有你看得仔细,从中获得的知识没有你的多,但我却可以看更多的书,最终还是比你得到的知识多。事实就是如此,尽管我们看重的不是相同的,所以与其努力地再去挤那块已经被挤过的海绵里的水,不如再去挤另外一块。
还有一点就是,对于现在的我们,一个还处于人生开始的历程,我们能把一本书真正看透吗,你一时半会能把一本好书的精髓参透,谁会相信。所以,我们看一本书,点到为止,好多时候到一定的年纪了它自然而然就懂了。以前就听过一个作家就这样说过,什么样的年龄读什么样的书,就是这个道理,只有在心境到了那个层次你才能理解感悟到它的真意。而对于我这种只会泛读的人来说呢,就一定没有读懂书吗?并非如此。因为一个经历告诉我,那些书其实当时就一直影响着我,只是当时已惘然而已。就如当你某天写一段文字时,你会突然发现这好像在哪看过,其实你正在模仿一位作家的风格;当你遇到一件什么事时,你会发现你可以那样解决,也正如你当初看到的哪本书中所讲的一样;当你看到身边的一些另类的事时,你会发现你其实早就在哪本书中看过,这些都不过如此。
所以说,读书先求多。因为有量的积累才能有质的飞跃。当你尽情地码书的时候,你会发现你自己也回越来越牛。因为你会无意中发现你在讲话中也能很容易的就举出哪本书中的例子了。就如我听某些牛逼的教授讲公开课时,对于一些例子总能信手拈来,而且那么容易让人信服。
其实码书更能给人一种快感。特别对于新人当每次看完一本书时,你会有一种满满的成就感,你会从中获得快乐,其实我就是这么一个人,喜欢看完一本又一本书的过程。而有些人会认为那是在装逼,其实他要是这样认为也行。你可以这样认为,怎么了,我就是看了这么多书,而你呢,大学都三年了,除了教科书外就没见你买过几本书了。言归正卷,其实对于读书真正是让我们受益终生的事。真正读书是可以陶冶情操,让我们变得感性,有思想,接近我们的灵魂的。读书能给你一个极大的世界。每当我看到寝室里那齐人高的一大叠图书时,我看到的就不再是那书给我的一米多的厚度了。因为在我看来,那是一个个鲜活的人,一个个真实的经历,一个个思想的结晶,而你正在与它们碰撞着,你就会觉得你是多么的幸运了。
最后,你应该知道了吧。读书,写作,就是要这样,首先要玩命地码书。当无聊时,去买本书,当高兴时去买书,当别人在双十一买衣服首饰时,你也在买书。那书的分量用作比物质要珍贵。因为,当你书柜里的书到了一定数量了你就会发现: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如苏格拉底教一群年轻人去寻找快乐一样。当你真正沉浸于此,你就会发现你已经是一个真正快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