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竹深影婆娑,孤魂飘渺叹因果。
几多沉冤人难解,杯盏清酌祭逝者。
在湘南一处古镇,有家经营陶器的铺子,铺主姓李,镇上人称李三陶。这铺子家传三代,素以瓷白如雪、质薄如翼的陶碗闻名。可奇怪的是,凡有客人买回一对陶碗,总会在夜里听到奇怪的哭声,起初都以为是风声或幻听,可久而久之,镇上人渐渐传开:“这李家陶铺有邪事!”
渐渐地,陶器滞销,李三陶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他是个实在人,哪里受得了旁人指指点点?为了查清缘由,他特意夜里守在自家铺子里。
那一夜,月光透过雕花窗棂洒进铺子,四下寂静无声。到了三更时分,空气忽然变得寒冷,李三陶隐约听见,从一对陶碗的方向传来低低的哭声。他壮着胆子走过去,只见那一对碗仿佛蒙上一层白雾,模糊间,一个身穿红衣的女子,正低头抚摸着碗沿,泪水无声滴落。
“你是人是鬼?”李三陶哆嗦着问。
女子缓缓抬头,她的脸苍白如纸,眼中却满是悲伤:“我是被困于碗中的孤魂,你可愿听我一诉衷肠?”
李三陶心中忐忑,但见她神情凄然,语气恳切,便鼓起勇气问:“你究竟为何而来?又为何困在陶碗之中?”
红衣女子轻叹一声:“我生前是镇上的陶娘,名唤阿秀。因手艺精湛,被李家先祖聘为学徒。十年间,我倾尽心血,烧制出了这一对碗。然而,因我是女子,手艺再好也得不到承认。镇上人嫉妒我,污蔑我盗用了李家技艺,还在碗中施了邪术。最终,我含冤自尽,魂魄附于这对碗中,只为等一个愿听我真相之人。”
听到此处,李三陶面色复杂。他从未听说过阿秀的事,但看她模样痛苦,便问:“若我想助你超脱,该如何做?”
阿秀看着他,声音微颤:“将碗打碎,用净水将碎片掩埋于竹林下,立碑祭奠我昔日的清白,方可解我怨气。”
李三陶点头答应。第二日,他将那对陶碗打碎,将碎片包好,来到镇外的竹林中掘土掩埋,并立了一块石碑,上书“陶娘阿秀之冤”。
一切做完后,李三陶夜里又梦见了阿秀。这一次,她不再是哭泣的模样,而是微微一笑:“多谢公子成全,愿李家陶艺世代兴旺,善念长存。”
自此,陶铺再无怪事发生,那夜哭的陶碗也成了一段传说。后来李家陶器更是远销各地,而李三陶在心中默默记下一个教训:公道自在人心,世事需留善念,切勿冤枉忠良。
至今,古镇竹林的石碑仍在,每逢大雨初晴,竹叶间的露水会落在碑上,宛若有泪滑过。人们说,那是阿秀的魂魄在谢世人未曾遗忘她的冤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