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什么东西那么容易死掉,没有什么东西那么容易被消灭掉

没有什么东西那么容易死掉,没有什么东西那么容易被消灭掉

2021-07-23

我们常说,互联网的第一次兴起来自于非典,而这次因为疫情,互联网也的确推动了许多,而因为疫情又有很多人开始习惯不出门,在家购物,在家办公等等,既然互联网如此便捷,那是不是就不需要出门,不需要公共设施了呢?

但是,如果按照这样一个逻辑的话,我们这个城市最后就全部变成公寓了。大家只是需要住在这个公寓里头不需要有那么多的公共空间了。

宅经济到底和公共空间有没有一些什么样的关联?日本的宅文化一直都被诟病,当然,这些和外界不交互的情况自然而然会伴随经济的倒退,毕竟流动才是经济的基础。那么这么多的人都可以不那么依赖外界而生存的时候,是不是大家就不需要公众空间了呢?商场是不是就消失了呢?电影院会不会消失呢?咖啡馆会不会消失呢?地铁会不会消失呢?

但是你发现网络经济越发达,车也是越堵!就犹如说,以前我们以为有了无纸化办公以后,就可以为地球省下一片树叶,后来发现因为有了电脑之后,用的打印纸越来越多了,这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悖论。

实际上当一种新的东西出来之后的时候,人们就会对他抱一种单方面的一种期许,一种幻想。它一旦来临,什么什么将会消失,实际上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

因为很多的成交终端都可以是个人化的,住宅化的,过去的成交终端是店铺,大型的商场,那么是不是意味着这些商场都会将消失,不会的,你看这两年,大型购物商场好像越开越多了……

香港是一个物质生活非常发达的地方,周未的时候全部人都涌到街上,全部是拜房价太高所赐,一家七、八口人挤在一个六、七十平方米的“豪宅”里面,只要出去就比在家里强,你到所有香港以外的地方都比香港便宜。这是一个方面,家里的拥挤逼迫我们出去,如果家里面不那么拥挤的话,你会不会出去呢?其实你还会出去,人是一种很奇怪的动物,群聚久了就喜欢独处,独处久了呢还是喜欢群聚。孤独和狂欢它总是在来回像个钟摆似的,有时候希望一个人很寂静的,寂寞的独处。真把你关在禁闭室里面的时候,你随便逮着谁你都觉得是见到……

自我软禁的这种生活实际上是很可怕的,所以人们需要公共空间的,“宅化”--我们生造一个词。“宅化”就是所有的交易流通渠道像住宅这方面倾斜,实际上人类一直在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比如说我们挑水,在井里头挑水,后来变成了自来水,我们在山上砍柴变成了烧煤气。

实际上工业文明发展给人类生活造成各种各样的便利,其中一个便利就是,在家里头可以完成过去在公共空间里头要完成的事情。但是,你发现这种宅化并没有彻底地消除这种公共空间,举一个最极端的例子,我们每个家里头都有厨房,都有餐厅,但是,那个饭馆一个接一个,一个接一个……

就像是电影院一样,感觉不一样,有一种特别的仪式感。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还是回到我们以前说的那句话,没有什么东西那么容易死掉,没有什么东西那么容易被消灭掉。

工业化有一个非常大的职能,就是把公共的这种消费变成一种私人的消费。比如说,速溶咖啡在工业时代以前是没有的。他能够做的那个速溶咖啡是因为它有那么多流程把咖啡甚至是咖啡伴侣什么东西都给你做得非常标准化了,你拿过来用开水一冲,你都可以喝,那个时候就有人觉得有了这种速溶咖啡,那咖啡店还有什么价值。后来才发现不是,咖啡店它不能被消解的原因是因为咖啡店除了给你一杯咖啡之外,它还有很多很多其他的东西。

而实际上人类的需求其实也没有你想象的变化的那么快,来回来去还就不过是寻找友谊,来回来去无非是寻找爱情、寻找权力、寻找分享……

————完————

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

笑来笑去,笑自己原来无知无识。

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观月,

观上观下,观他人总是有高有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