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部就像是一个杂货铺,各种奇怪的任务都会被推到运营部来完成,因为相对来讲其他部门都会有相对明确的职责,销售就看业绩,人事负责招人,但是你要问运营部主要做什么,十个运营里有三个能说的清楚、精准、就非常不错了。
最近面试了很多没有经验的新人,做过一段时间的微信运营、活动执行,最后选了一个感觉比较机灵的小姑凉。给她一周的时间熟悉平台,做一场线上活动。
前一周进行的非常顺利,她很努力地去学习了我交给她的一堆案例资料,和她大概交代了一下我的思路和方向,感觉她一点就通,跃跃欲试。于是我就给她充分的自由,没有太多过问,让她尽情得发挥。
一周以后,我看她忙得风风火火,好奇看下她的进度,看完后感觉要晕,她已经在动手装修页面了,但是页面内容设计和逻辑,一看知道非常离谱。
我问她为什么策划案、思维导图没有给我看,就动手做了。她瞪大了眼睛:思维导图不是模板吗?到时候往里面填充就好了,我想先把这个页面先装修起来,到时候给你看完再修改。
我立刻意识到这是典型的职场新人工作思维带来的祸根,他们把各种方案书、周报、思维导图,当做是应付上级领导的面子工程,而不是帮助自己梳理思路的工具。在思路还没有理清的前提之下,急于求成,仿佛把试卷答满了,心理感觉至少能拿个保底分,多少好看一点。而这在工作中简直是灾难性的习惯,因为公司不会给那么多机会试错,指望蒙对。一个项目是有排期的,试错的时间有限,一旦耽误了排期,整个团队的进度都会受到影响,而新人往往对此毫无概念。
而新人当时也是一脸懵逼,可能内心os大概是:不是你让我做一场线上活动吗,我直接开始给你做了呀!
她不明白,我给她的学习资料,是希望她立刻能做出一样优秀的活动吗?不是的。而是希望她在学习过程中明白,他们为什么这么设计,抓住了什么用户心理和痛点,最后如何实现的转化,效果如何,优缺点如何,换作其他产品,该怎么借鉴这个万变不离其中的用户行为逻辑。
做策划方案书,自己要理清楚:who,why,how,把逻辑一条条的自证清楚。搭建好了框架,再去往框架里填肉。当然不是谁天生都会做这些,一开始最重要的是学习如何快速收集资料和学习分析能力。你要是想不出来,不知道怎么设计,不知道怎么策划,一定要找到书,找到榜样案例去模仿,如果不行,那就趁早死了这条策划的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