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写(三)

没有灵感,没有写文字的感觉,为了凑任务,姑且写点字好了。你看,说点废话,还不是文章。

禁不住要想到说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有什么信息值得看,哪些书值得读。毕竟很多像我这样说着废话的人,只需要进行轻微的逻辑组织,就能写文章。

做研究的老师常说,中国文献撰写量是世界第一名,但质量堪忧,原因就在于同样的内容反复说,翻来覆去地写,论文查重在学术网站上收费很高,隐现出背后巨大的需求:大家都在写同样的内容,并且害怕重复。

我在浏览网页,看文艺青年们的抒情,看多了也会发现他们说的话是相互模仿,搬来搬去,原来的意思磨损得苍白模糊。

那么到底是因为人们缺乏思想实在没话可说,还是任务指标消灭了乐趣呢,抑或现实的平庸无聊是正常状态?什么才是正常状态?我想没有任何定义可以说明,这一切都意味着现状需要反思。

关于什么文章值得读,个中观点来自我对文章目的的理解。我认为写文章的目的是传达一种明晰有力的意义(当然这个观点是被后现代派针锋相对的)。

最近在读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作为逻辑方法三段论的创始人(为后来科学中的逻辑奠基的方法),他的观点如他的三段论一样清晰:

他说,读者喜欢阅读,是因为他们可以从中学到东西,当他们不能理解作者所描述的意义(原文是摩仿),能引发快感的就是作品的技术处理,色彩或诸如此类的原因。

的确,很多人对文章的需求都在感觉层面,最突出的一种现象是,现在大部分的新闻,为了吸引点击量,都会在标题里加入性暗示(我观察的结果,如有不妥),比如QQ每天都推的腾讯新闻,以及其他大多数商业文章,都爱用性的意味吸引人,而且屡试不爽,观众也不曾厌倦。

大家似乎并不关心文章到底有什么意思,向那些,声音更夸张的,颜色更鲜艳的蜂拥而去,也就给读者选择文章提供了可能性,造成商业的恶性循环。出现了更多的娱乐性文章,专门讨人欢心,给人消遣。当然这是文章的一种,有人曾说,他没有什么想法,一天不找点乐子,岂不是无聊死了。对于不要求意义的人,意义便不是为他们而存在。但我相信依然有人需要思考,需要清晰的文章给他们帮助。

那些流传千古的文章,留下来的便是其中的意义,即使是颠覆中心论,倡导无秩序无意义的后现代主义,也有其主要意义(即以颠覆中心的方式表达),我向往严肃地写作,并且自己也在尝试。解读文章意义是我选择书籍,获取信息的方法,否则就杂乱无章,若不以此为径,我将会迷失在庞杂而琐碎的信息海洋里。

因此无缘无故的文章就不必写,软弱无力的话语不必说,无需数量,也不急着什么,即使身边浪涌湍急,宁愿不写,信念上仍要执我一端。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结构性思维》读书笔记 第一章、初识结构性思维(8月13日) 第一节介绍什么是结构?从鲁班发明锯子说明结构就是事...
    tangqianyong阅读 26,250评论 4 95
  • 串起来叫项链,散放叫珍珠。 《结构性思维》读书笔记 一、初识结构性思维 什么是结构? 结构就是事物的各个部分之间的...
    李大个子工作室阅读 5,596评论 0 14
  • 如果三言两语可以说清 月亮或许会多等一刻 可如今我自言自语 只看到乌云 盖住人间 我或许会多等一刻 不管 你一言不发
    张天狗阅读 191评论 0 0
  • 杨痴草的新浪微博
    杨痴草阅读 391评论 1 1
  • 从爱生忧患,从爱生怖畏; 离爱无忧患,何处有怖畏? 是故莫爱着,爱别离为苦。 若无爱与憎,彼即无羁缚。
    小奶包的锁骨饭阅读 225评论 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