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周作文第142期“门”
一九八零年冬天一个晚上,合县第一中学高三一班教室里,临时点燃的汽灯挂在教室中央的大梁上,发出滋滋的响声。教室里五十一名同学,却只能听到翻书的声音和写字的声音,每个人都争分夺秒,时刻准备着,向着高考发起冲击。
晚饭后,同学们刚坐到教室,又停电了。老师急忙把备用,汽灯点燃——因为时常突然停电,每个班都配备一个汽灯。在等待灯亮的几分钟时间,有的同学已经开始背诵英语单词。
窗外,北风呼啸,寒气逼人,晚饭后更是飘起了雪花。教室虽然关着门,可是四处透风的窗户无法抵挡冷空气的侵袭,同学们都冻红了双手,甚至流出清鼻涕。但是,却没人懈怠,大家憋着一股劲,等待那奋勇一跃,实现鲤鱼跳龙门。
合县一中是寄宿制高中,大部分学生都是来自农村,都是优秀的寒门学子。
朱松林刚刚写完作业,他呵一呵冻僵的双手,活动一下冻得发麻的双脚,然后把语文课本收起来,拿出物理,开始预习明天的课程。这是他的学习习惯,每天复习完功课必须预习第二天的内容,以做到心中有数。这也是他一直保持年级第一的秘诀。
下课铃响了,安静的教室一下热闹起来。除了窸窸窣窣收拾书本的声音,还有憋了好久终于可以大声喧哗的吵闹声。
朱松林收拾好书桌,起身就往宿舍跑,又跑又跳。必须用这段不到一百米的路程热身,这样睡在凉炕上才能有点热乎劲。
跑到男生宿舍,朱松林依旧搓着双手,脚也不停地蹦跶着,然后摊开漏出棉絮的被子——每次打开被子,朱松林都想起杜甫的诗句: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诗圣当年也是盖着这样的破被子,何况他一个穷学生?所以他很知足,也从不抱怨。
他一骨碌爬上没有褥子的凉炕,用年轻的躯体捂热冰冷的炕席。朱松林全身缩成一团,哆哆嗦嗦对抗寒冷。好在十几个人的大炕,大家互相取暖,也没觉得很冷——其实没等炕席暖热,朱松林就睡着了。
起床铃声响起,朱松林没有丝毫犹豫,掀开被子跳下床,不脱衣服睡觉,不但省去了穿衣服的麻烦,也避免了出热被窝的痛苦,可是却挡不住在寒冷侵袭下身体不自主地冷颤,他上牙打着下牙,哆嗦着到寝室外面的水池里接水——不出预料,水管被冻住了。昨晚急着睡觉,忘记接水,看来今天脸也不用洗了。
朱松林把掉了一圈瓷、已经有点渗水的破脸盆放回寝室,用干涩的毛巾擦一下脸,去教室晨读去了。
每天早晨,必须读英语,那是他七门功课里最弱的一门。朱松林初中时候在村子里的学校就读,根本没有英语老师,没有开设英语课,他自然也没学过英语。上了高中,跟那些学了两年的同学比,当然底子差。他一边跟着老师学高中课程,一边恶补初中英语,下了不少功夫,成绩也只能在中等徘徊。虽然总成绩稳坐年级第一,但他要求自己,必须在下次考试的时候,英语单科进前五。
学英语没有秘诀,他背诵所有课文,从初中课文开始。这给自己增添很多功课,没关系,他把别人休息的时间全用来学习。他不怕苦,就怕学习不好,对不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母。
早饭时间到了,朱松林一边背着英语单词,一边排队买饭。这个早晨,他背诵了两篇课文,十几个单词,他知道,这记忆只是暂时的,必须反复复习,滚瓜烂熟,才能变成知识。
朱松林用四两饭票买了两个窝窝头,拿在手里热乎乎的,还没走到教室,就已经吃完了。
上午第一节课是数学。内容是三角函数万能公式。他昨天已经预习过了,课堂上他还是不敢怠慢,认真听讲,比较自己的理解和老师讲课的差别,尤其是自己拿不准的内容,划出重点,以加深记忆。等下课时候,他把课后练习都快写完了。
语文课上,老师讲王充的订鬼,他把几个不太懂的句子弄懂以后,就开始全文背诵,和英语一样,他把语文课文也基本上全部背诵。
“何以效之?传曰:‘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宋之庖丁学解牛,三年不见生牛,所见皆死牛也。’二者用精至矣!思念存想,自见异物也。人病见鬼,犹伯乐之见马,庖丁之见牛也。伯乐、庖丁所见非马与牛,则亦知夫病者所见非鬼也。”
朱松林背诵这一段时,突然笑了,他觉得这一段不但可以“订鬼”,也可以“订高考”,在他和他的同学眼里,已经没有啥不是和高考相关的了。
物理课上,朱林是边写练习题边听课的,他觉物理实在是太简单了,他看一遍书就明白了,不需要老师讲,而他心里也在向往着将来成为一个物理学家,他特别喜欢那些物理定理定律物理实验,这个世界在物理的解释下通透得一目了然。不过仍然还有许多未解之谜,需要人类去探索、去认识,比如,据说牛顿把推动宇宙运动的第一把力归结为上帝,那显然是不对的,可是宇宙为什么会永不停歇地运动?朱松林想做那个未知世界的探索者。
可是眼下,他必须学好功课,厚积薄发,在明年的高考中一举夺魁,犹如蝴蝶破茧而出。
中午饭,朱松林还是两个窝窝头,不过他多打了一份菜,萝卜炒白菜,可能食堂大师傅忘了放油,所以叫水煮萝卜白菜更合适。无论如何,总算有菜就着吃,窝窝头也不那么难以下咽。
每天的学习生活,朱松林没觉得苦,反而乐在其中——只是后来他回忆起那段日子,才品味少年时代的艰辛。
熬过了寒冷,度过了春天,炎炎夏日来到了,这也意味着马上高考了。然而,朱松林却突然病倒了,不但身体虚弱,眼睛出现严重视力障碍。校医诊断是缺乏营养。朱松林有些沮丧,难道命运就这么不公?为什么在他万事俱备的时候,给他沉重一击?朱松林难过得流下眼泪。
收到消息的朱松林爸爸赶到学校,看到瘦弱的儿子不由一阵心酸。校医告诉朱松林爸爸,先领回家,给儿子买点好吃的补补身体。否则,撑不到高考身体就垮了。
老实巴交的朱松林爸爸一时不知所措,家里孩子多,开销大,能填饱肚子都不错了,哪有钱给儿子买营养品?但是儿子身体不能垮,砸锅卖铁也要买啊!
朱松林本来准备收拾课本跟着爸爸回家,但是实在不甘心。他皱眉思考着自己的症状,其实也没什么,就是身体有点虚弱,同时得了夜盲症。想起生物课上学的知识,忽然就明白了,他这是缺乏维生素啊!长期支持窝窝头,没有蔬菜水果。看着愁眉不展的爸爸,想着家里体弱多病的妈妈,不由一阵揪心,爸爸妈妈太不容易了,不能再让他们操心。于是对他爸爸说:
“爸,我没事,我不能回去,马上就高考了,苦学这么久,不就是为这一天吗?我得抓紧时间复习。你回去把咱家的红薯红萝卜西红柿茄子,这些菜给我送来,我每天吃些就好了。
爸爸将信将疑:“能行吗?这哪能是营养品?”
爸爸没有吃过营养品,但他的印象里,营养品应该是罐头饼干点心、肉和鸡蛋,地里的菜哪能顶营养品啊。
朱松林坚信不疑地说:“爸爸,我上学住校以来,每天只吃馍,吃菜太少了,身体里缺乏维生素,需要吃菜来补充。”
朱松林爸爸听不懂什么维生素,但他相信儿子,于是赶紧回家,步行十几里地,用架子车拉了一车红薯萝卜蔬菜,送到学校。
老师也舍不得这个学生就这样放弃高考,于是朱松林被学校特许在食堂蒸红薯蒸萝卜,再配上窝窝头和西红柿,几个礼拜以后,他的眼睛真的好了,身体也没那么虚弱了。
付出超常努力的朱松林终于得到回报。那年,他以全市状元的骄人成绩被清华大学物理系录取,毕业后公费出国深造,学成归来,成为一名核物理专家,为我国核电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