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县到贤镇小惠村的皂荚树

富平县到贤镇小惠村的皂荚树   倚新虎 摄

       古树档案:富平县到贤镇小惠村皂荚树,位于小惠街道南侧居民区村道旁。胸围1.8米,树高12米,树龄500年,古树保护等级为一级。

富平县古树名木保护牌

       “门前一棵皂荚树,家宅平安子孙富。”这是北方农村流传的一句俗语,民间认为皂荚树有驱邪避灾的寓意,皂荚树的刺被认为能刺破邪气,皂荚树的果实可制作驱邪香囊,能带来好运和吉祥。

       小惠村的皂荚树,树身粗壮,两个成年人才可合抱,沟壑纵横的树皮刻画出沧桑岁月。树冠呈伞状展开,二级分枝呈45度角斜着向上生长,阳光从树叶缝隙间洒落,树荫下形成了一个天然凉亭。夏日里常有村民在此纳凉闲聊,孩童嬉戏追逐,古树则静静伫立,见证着岁月的流转。

       据村里老人讲,这棵皂荚树是明代栽种,距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古树不仅是自然景观,更是村庄的记忆载体:春天,皂荚树刚发出的嫩叶像一群轻盈的蝴蝶,在风中摇曳。村民们会聚集在树下讨论春耕计划。夏天,老人们在古树下摇着蒲扇,为孩子们讲着从前的故事。秋天,皂荚成熟,村民们会采集皂荚,用来洗衣洗头,古树的馈赠在贫苦年代为生活带来了便利。冬天,落叶归根,古树进入休眠期,但依然挺拔如初,仿佛在积蓄力量,等待来年的新生。

古树主杆

       古树也曾经历过劫难,20世纪60年代,有人提议砍伐古树用于制作生产工具,村民们闻讯后纷纷反对,最终保住了这棵古树。新时代,古树已成为村庄的一大景观,每年都有游客慕名而来,只为亲眼目睹它的风采。村民们也自发组织起来,用砖为古树修建了护栏,还定期为古树浇水、施肥,保护它的生长环境。

       五百年,古树见证了村庄的兴衰变迁,也记录了人们的喜怒哀乐。如今,古树已经不仅仅是一棵树。它是村里的地标,是游子归乡时的导航,是孩子们童年的乐园。每逢佳节,村民们便会为古树披红挂彩,祈福纳祥。

倚新虎(中间白衬衫)和朋友登山

作者简介:

倚新虎,陕西富平人,西藏戍边23年,历任排、连、营、团级干部。荣立三等功五次,所撰写军事作战论文获全军奖。在《解放军报》《西藏日报》《战旗报》《林芝报》《渭南日报》和《长安学刊》《三秦楹联》《咸阳文艺》《华山文学》《天汉杂志》等刊物以及《中华英烈网》《中红网》《学习强国》等网络媒体发表作品千余篇。参与编纂了《富平文史资料汇编》《辛亥革命巨擘焦子静》(荣获陕西省政协优秀文史资料图书)《富平红色记忆》等书籍。政协陕西省委员会、陕西新华出版、陕西省人民出版社共同出版的《三秦印记•新中国奋斗者说》收录有其文章。现任陕西省政协文史馆馆员、渭南市政协文史委员、富平县政协特邀文史员等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