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尼流感刚好没几天,上了两天学,昨天又开始上吐下泻,打电话给老师请假,本来只想请半天看看情况先,老师却说,最近其他班里有小朋友得了轮状病毒,说不定鲁尼被传染了,这几天还是先别来园了。
鲁尼高兴得欢呼雀跃,我却发愁了,这家伙在家就是个祸害啊!
这不,打完电话给老师之后,让他赶紧洗完脸抹上润肤霜,不一会就听到他的尖叫:“妈妈!快过来!”
我以为他又拉在裤子上了,赶紧把小贝塞到我妈手里,三步并作两步地跑进房间一看,差点没尖叫出来。
只见他双手沾满了厚厚的一层黏糊糊滑腻腻的润肤霜,想擦却总是擦不掉,而我那刚买的一大罐丝塔芙就只剩下了半罐,里面还插着一瓶他喷鼻子的抗过敏药!
看着他一脸的囧样,我又好气又好笑地问:“我的小祖宗,你这是做什么啊?”
“我想把那个药拿出来。”
“天哪!你为什么要把这瓶药插进这里?我刚买的润肤霜,都被你浪费了!”
我一边骂骂咧咧地说着他,一边想办法把药拿出来,他则赶紧跑到卫生间去洗手。
这还是早上的一个小插曲,一天下来,类似的烦心事多着呢,还好我妈回来了,我不用一边背着小贝一边炒菜,还要收拾鲁尼席卷家里留下的烂摊子,因此昨天我的心情倒不像上周那么烦躁。
可是唠叨总是免不了的,看着鲁尼练习钢琴时,手总是不由自主地塌下去,我又开始嘴上犯贱,想要纠正他。
说得多了,他自然不高兴,于是没多久便不弹了,任我怎么说都不肯再回到琴凳上。
说实话,那一刻,我真想狠狠地揍他一顿,自从上周生病到现在,就没有一天好好练过琴,可是我忍住了,看在他确实不舒服的份上。
尽管没对他发火,但是我的不满却写在脸上,他看在眼里,却毫不在意,还不知趣地拿iPad过来,要我输密码,看两集动画片。
我当然不同意:“钢琴都没好好练,不能看动画!”
“为什么不能看?我不是已经练了吗?”
“你那叫练吗?我之前已经说过了,不好好练琴是不可以看动画的。”
“你给不给我看?”他开始威胁我。
“就是不给!”我努力克制自己,平静而坚定地说。
他两眼瞪得大大的,恶狠狠地盯着我:“不给是吧?啊?……我真想把你给杀了!”
要是在以前,听到他这么凶狠的话语,我早就跳起来了。
这一次,我深吸了一口气,调用自己的元认知,迅速意识到自己即将爆发的怒气,并非仅仅因为他没练钢琴,而是早上他一阵捣蛋之后心里积压了太多怒火,仔细想想,其实也并非什么大事。
同时,我看到他眼里闪过一丝狡黠,立刻断定他的怒火是假装的,他知道我对他练琴的事不满,肯定不会同意他看动画的,于是想先发制人激怒我,然后趁我精神疲惫时跟我讨价还价。
这样的伎俩,他不止用过一次了,几乎每次都能成功,因为面对他的无理取闹,我以前实在没办法不动怒。
可是这一次我不会再上当了,我决定跟他周旋到底。
“哦,你准备要怎么杀我?说来听听。”我笑着问。
他愣了一下,没想到我居然没动怒,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回应我。
“是打算用刀还是用枪?”我继续追问,想用游戏的方式转移他的注意力。
然而他并不买账。
“我打110叫警察来抓你!”他开始转移话题。
“我又没打你,警察也管不了,报警电话可不能乱打哦,不然警察要抓的就是你了。”我一本正经地说。
他有点害怕了,犹豫了一会,抓起地上的积木想要扔向我。
“别乱来,积木砸着很痛的。”我赶紧制止他。
他把积木狠狠扔在了地上,显然他并没有失去理智,他是能控制自己的,这一点我判断得没错。
他又扑向我想要来打我,我迅速闪开了。
他气得一边尖叫一边在空中挥舞着双手。
我始终保持平静,微笑地看着他“表演”。
我发现,将自己置身于观众的角色之后,任他怎么闹,我都不再烦躁了。
照懒妈的话说,“他闹由他闹,清风拂山岗,他犟由他犟,明月照大江”嘛。
那一刻,竟然有种佛系妈妈的感觉,哈哈。
他又闹了一会,终于意识到这次硬来是行不通了,便开始来软的,笑嘻嘻地给我喂了一颗糖衣炮弹:“妈妈,我知道你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了,你也最爱我了,就让我看一集嘛,好不好?拜托你了。”
我当然不为所动,不管怎样,底线是一定要坚守的,说了不能看就是不能看,不能再让你钻空子。
他只好放弃了,转而去玩玩具。
孩子大发脾气,大概是让父母们最头疼的事儿了,它能让一个平时只要露出一个微笑就能打动我们的魅力小天使,一眨眼工夫就变成这个地球上最让人讨厌的恶魔。
大多数时候,由于大脑镜像神经元的作用,看到孩子发脾气,我们也会跟着发脾气,因为它激活了我们过去烦躁和痛苦的回忆。
也有一些父母在努力克制自己,刚开始也许有效,等到孩子闹得过火了,他们却终于忍不住爆发了更大的一场怒火。
实际上,仅靠克制是不够的,弄清楚孩子发脾气的原因,才有可能找到有效的应对方式。
丹尼尔·西格尔在《全脑教养法》一书中说,人的大脑分为上下两层,其中下层大脑负责人体的基本功能(如呼吸和眨眼)、与生俱来的反应和冲动(如打斗和躲避)和强烈的情感(如愤怒和恐惧),上层大脑则控制着人类的高级分析思维能力,如决策、情绪控制、自我认识、共情、道德等。
既然大脑分为上下两层,那么我们可以想到,发脾气也有两种不同的类型:上层怒火和下层怒火。
上层怒火是一个孩子决定发脾气,他有意识地选择行动,按下按钮开始恐吓你,直到得到他想要的东西。尽管他的表现很夸张,也可能在很诚恳地请求,他仍然可以随时停止发火。
聪明的你也许已经猜到,鲁尼这次发脾气正是上层怒火。因为他的大脑并没有完全被下层大脑挟持,上层大脑还可以起作用,他可以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身体。
对付孩子的上层怒火,共情什么的根本没用,那只会让他变本加厉,以我的实践经验来看,最好的回应方式是:退出战场,当好观众!
当你将自己置身事外,当作一个观众来看时,你不仅可以更加清楚地判断孩子发脾气是上层怒火还是下层怒火,也可以把自己的情绪变化看得更清楚,从而及时作出调整。
记住,当孩子处于上层怒火时,你越是跟他斗,他就闹得越厉害,因为他的目的就是要引起你的关注。
但是,使用这种方法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确定孩子发脾气是属于上层怒火,而且他的要求是不合理的;
第二,你始终要保持冷静,而不是憋着满腔的怒火(这样还不如直接发泄出来,比起假装温柔的你,孩子更喜欢真实的你);
第三,此法不适用于两岁以下的孩子,因为他们尚不具备故意用哭闹来达到自己目的的能力,应该尽量及时满足他们的需求,不能满足的话,最好用共情和转移注意力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