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6月,又到了考试季,回想几年前的自己,虽然不能称得上榜样吧,但从现在的角度考虑,还是有些建议可以给弟妹们和叔叔阿姨们的。
还有一周就高考了,我有以下4点建议:
第一,是“认命”
这样会不会有些消极呢?我觉得这是客观,最后几天了,再给学生打鸡血,让他们拼命,可能会适得其反。如果高中和初中三年都没学会的东西,就不需要指望一周能学会。
当时我高考前一周,自己平常的成绩始终也上不去多少,虽然心理很焦虑,内心很复杂。但是爸爸和老师们都说最后几天就不要那么拼了。
如果一周能学会个别不懂的问题,看起来很不错,但往往于事无补。因为你会有一种贪欲,会出现一种不切实际的希望,以至于本该得到的却失去了。
的确,如果平常的水平是怎么样,除极个别的同学能超常发挥,其余的学生就是原来的水平。
现在才感觉到,学校希望我们每一个学生都能提高成绩,都发挥超常,真不切实际。
就像《摔跤吧,爸爸》里的吉塔,芭比塔,没有父亲从小严格的培养,没有一路来的技术教育和营养支持,也不会在最后几天成就冠军梦。
第二,保住“西瓜”
任何考试都会有送分的题目,对于水平不同的人,送分的题目也会有差别。这部分老师肯定也说过,必须要100%地保住。
很多人送分的题目丢了,然后简单的说是自己粗心。我以前就是这样,现在看来,这是一个极不负责任而且非常蠢笨的想法。
粗心的背后肯定还有原因,不理解这一点,以后的考试,工作也会做不好。为什么会粗心?
1.基本内容看起来简单,其实没有掌握好。现在这个节点,高考的同学我再待会儿会给个策略,中考的孩子们可以再补一补。
2.做题的习惯不好。比如最常见的坏习惯就是觉得不会做,觉得做完了就该看答案,这非常恐怖的,这样养成习惯,会让你在很浅的思考过后就希望看看自己做的怎么样。然而,考试不会给你答案!
3.做题方式不对,总觉得第一遍做完还可以回来检查,人的第一感觉其实很重要,不是说不要检查,其实还是可以检查出一些小问题的。我意思是说,要抱着一次就做对的决心~
对付粗心的方法给两个:
1.多花点时间在这些必得分的的题目上面,一定看清题目的意思,争取一次做对。多花点时间,才能保证自己不在那些简单的,但是可能理解上有问题的题目上翻跟斗。
2.自己这几天写下做这种题目需要遵守的习惯和规范,写在一张名片大小的纸上(写多了也记不住),然后做题时有意地训练自己按照这个规范来做,直到习惯成自然。
当然有童鞋会问,花时间在简单的题目上面,难题不就没时间做了,那怎么拿高分?
其实,在你相信“认命”的前提下,相信不是你的你得不到,那就没必要浪费太多时间(除非有方程式的步骤分)。
我高考的时候,物理最后那道电磁学的题目,我整整做了20多分钟,本来自己平常都做不出来的,但我死活觉得自己能逆袭。结果呢,最后生物都还有很多没做。
这就是典型的芝麻西瓜都得不到。。。
第三,对于文科类答卷,废话得不了分
高考阅卷时,不会给“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人所谓的辛苦分。我研究生考政治的时候,都是列关键点回答,类似“1.2.3.”越靠前的点就越应该写到点上,试想如果你自己是老师,第一眼就能看到类似答案的东西,印象自然就会高些。
如果你不按点来答,一段一段地胡扯,要点没有,回答的再长也没有用。
第四,要保持热度
虽说最后一周,没必要再去高强度地做题目了,应该放松放松,但是最后几天你跑到杭州苏州去玩,首先你也没心情玩,过度放松也会让人对做题考试的兴奋度下降。
所以最后几天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但是要知道看书的目的不是长知识,而是维持一个自己以往习惯的方式,好迎接挑战。
作为家长,千万不要在最后几天给孩子特别的保障。平常吃什么还是该吃什么,不要给孩子压力。如果孩子睡不着,拉肚子,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无论是考生还是家长,都需要明白一点,自己曾经遇到的压力,所有其他的考生也都遇到过,既然大家都有压力,都在一起陪着,该怎么样就怎么样把!
最后,祝愿即将高考和中考的孩子们沉着冷静,发挥出正常水平,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和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