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悬一生》曹小军:他永远只为别人活着

  白宇帆,我对他的印象还停留在《城中之城》里那个伟光正的银行小职员,这部剧,几乎刷新了我对他固有的印象。

  我之前写过了吴细妹田宝珍徐庆利,我本来是计划写曹小军和倪向东的——但是确实,就算我多喜欢这部剧都好,写完了三篇长文,又画了一个全剧的思维导图之后再想要写,似乎真有些写不太动了。

  人永远是喜欢新奇的,当你连续几天所思所想都是一件事之后,也许你要么把它做成一件大事,要么你就会完全失去了最初的那个新鲜劲头,不管做什么都会有些疲惫和乏力了。

  如果不写呢又会如何,其实不会如何,只是对我来说,就是一个已经计划好的事情最终没有能够完成,这件事情对我而言也许就永远都会变成一个未完成的事项,在我的未完成列表里永远会留有一个没有勾上的事项,它会在无数次梦迴时不停地提醒我,我可能会一直将它挂在心上。

  这种感觉并不舒服,所以正是为了要摆脱这种感觉,我大概花了大半月的时间写完了我的那篇现在回头想想会有后怕的《都市惧集》的大专题。可能是因为一开始选择方向的时候选了一个太细化的切入角度,以至于写完一篇又一篇。

那时候其实也感叹过一声,如果不是因为写日更计划,我的那篇《都市惧集》的专题,包括上个月写的《认知的参差》等,可能都只会写个一两篇,最终不会写成现在的那个篇幅——有时候,人不对自己逼上一逼,可能真的不知道自己能够走多远,能做到什么程度。

  回头来看曹小军,曹小军的初始设定跟剧里所有人都不同,不过也似乎相去不远——吴细妹是丧父之后母亲远嫁,她跟着阿婆长大;田宝珍是丧母半年之后父亲再娶新妇;而曹小军似乎更惨一些,同样是母亲死而父新娶,他跟着阿公一起生活,其父几乎不管他和阿公。

  倪向东与曹小军第一次相识,因为曹小军偷了一块饼而被倪向东和小伙伴一起追打,后来因为听说曹小军是偷饼是为了供奉已经过世的阿公,倪向东看到了已经死去并且腐烂的阿公和阿公床前那些发霉的祭品后,凑钱给曹小军去给阿公买纸衣并且帮忙小军给阿公下葬,自此二人结下了不解的情义。

  很多人说,曹小军是倪向东的哑巴打手,不仅替倪向东打,也替倪向东背锅,替倪向东去坐牢——可以说,倪向东和曹小军两个人的命运其实是捆绑在一起的,甚至后来加上了吴细妹,他们仨人彻底捆绑。

  我们去反观曹小军的整个人生,会发现一件很奇怪的事,他就像是游戏里的那些最强辅助,他不是主角,但是永远是主角身边的那个最强的刀手,就像小李飞刀李寻欢身边的阿飞,他虽然不是主角,也足够出彩,并且为主角助力甚多——并且,他这一生中,似乎就一直在做这个角色,只是辅助的人从倪向东转向了吴细妹。他如同古典悲剧里的忠仆,他不断寻找着可以奉献自身的“太阳”,却从未想过,自己也可以发光。

  这部剧里的角色,尤其是几个主角的出身其实都不太好——贫穷的山村、单亲家庭甚至双亲皆无、被更老的长辈如阿婆或者阿公带大,除了徐庆利他们几乎都没有什么文化,这其实就限制了他们的认知。

  为什么我写田宝珍写得那般丝滑,因为像她这样一个角色要走出山村,走进城市并且在城市里立足,自学完成高中和大学的学业,最后甚至走出了国门出去看世界……在我看来,她几乎是这部剧里所有的这几个主角最终也是唯一的救赎了。这样一个角色,放在这样一部剧里,太珍贵了,至少你不会目之所见皆疮痍,它还给你留了一个向上攀爬可以供你换气的气口,不是吗。

  同样的出身,同样的文化水平,几乎同样的认知水平,最终决定他们命运不同的,可能只剩下性格与际遇了。

  如果没有吴细妹,也许,曹小军会一直跟着倪向东,一条道走到黑。我记得他曾劝倪向东跟吴细妹好好活着,换一种活法,他愿意替倪向东去担谋财害命的罪,那时候的他,已经从倪向东的最强辅助转成了吴细妹的最强辅助了,所以他说这话的时候,有几分是为了倪向东,又有几分是为了吴细妹,可能连他自己都弄不清楚。

  阿公死后,为报倪向东的恩义,他几乎为了倪向东而活着,为他去打架,为他去坐牢,为他去做许多他都不愿意做的事……如果没有吴细妹,当倪向东开始去碰黄赌毒的时候,他也许也不会想要弃暗投明去过一些比较正常的生活吧。

  吴细妹的出现打破了他们之间原有的平衡,在曹小军的世界里,这大概是第一次出现融入了他们生活中的女子吧。曹小军的认知里,他是从一而终的,对男人如此,对女人也是如此,所以他可能跟倪向东同时喜欢上这个女子吧。

  无数的小伙伴做过了假设,如果吴细妹一开始爱上的不是倪向东而是曹小军,后面的悲剧会不会就不会发生了呢;甚至有小伙伴还假设过,如果徐庆利在村里表白说要去提亲的不是田宝珍而是吴细妹,他们会不会就在村子里幸福地终老一生,幸福而圆满地生了几个仔,充实地过完他们的一辈子呢。

  只是,这个世界没有这种如果。吴细妹终究无可救药地爱上的是倪向东,不是别人。吴细妹为什么一定要生下天保,因为医生告诉她,这可能是她当母亲最后的机会了。

  倪向东对自己的认知就是烂仔,烂命一条,拼一把,运气好的话也许能拼出点什么名堂;在他眼里,曹小军跟自己一样,甚至还不如自己有勇有谋;而吴细妹,就是一个洗头妹而已。他为什么不想跟吴细妹生孩子,因为他知道,他们的孩子要不就跟他一样当烂仔,要不就跟吴细妹一样去当洗头妹,既然没办法让孩子过上好的生活,为什么还要将他们生出来呢。

  曹小军的一生,可以清晰地画出几个分水岭。跟阿公生活的日子,直到阿公逝世;跟倪向东四处征战的日子,他的生命里只有这个大哥;以及吴细妹到来之后的日子,他可能还有过拉扯,但是他最终还是倒向了吴细妹一边,甚至一开始的时候,他都可能不知道是为倪向东还是为了吴细妹,总之就是对他和她好。

  也就是说,他其实一直是在为别人活着,为倪向东,为倪向东和吴细妹,为吴细妹,为曹天保。看这个人物的时候,主创在他背上给他纹了一个睁眼关公,他真有点关二哥在世的味道,他所做的所有一切,几乎都是在替别人做的,他何曾为自己做过什么。

  以前曹小军跟别人动手,他是为了倪向东;后来他跟倪向东动手,他是为了吴细妹;再后来他跟徐庆利动手,是为了曹天保。他所做的所有一切,都在是为别人,没有自己。

  这部剧里的人物,你说他们有多穷凶极恶吗,其实似乎也没有,甚至剧作还多做描绘他们一些相对柔软的部分,所以我们对这些人物其实多少都会有些同情,包括那个相对薄情且黄赌毒都沾边的倪向东,它也没有将他一竿子划分到坏人的阵营里,他有一个慢慢变化的过程,有一个慢慢堕落的的过程——当他和曹小军在为吴细妹出头的时候,虽然他们也抢了对方,但是那时候他们更像是路见不平拔刀而起的侠客多过拦路抢劫的匪人。

  剧集的深刻之处,在于其彻底的悲悯。它并未将曹小军、倪向东之辈简单打为“恶人”,而是冷静地呈现了贫困、认知局限与情感依赖如何共同编织一张命运的蛛网。他们的恶,是果而非因;他们的善,如曹小军临死仍让徐庆利“快跑”的“善”,是人性在泥泞中未曾泯灭的微光。这种对复杂人性的忠实刻画,超越了非黑即白的道德审判,成就了剧作的现实主义力度。

  这其实更符合我们所认知的人性,哪有那种非黑即白的是非观呢,每个人的存在,都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复合体,而这部剧最优秀的就是,它塑造了几个复杂的“坏人”,他们身上或多或少还是有些好的优点的,如此塑造群戏,在以往的观影追剧的回忆里,其实并不多见。

  曹小军和倪同东。曹小军和吴细妹。曹小军和徐庆利。曹小军和曹天保。在剧里的许多地方,他对这些人更多怀揣着的,还是有柔情在。  在曹小军死前的那一幕,他对徐庆利说,什么时候去什么地方找谁,跑吧。虽然徐庆利杀死了他,可是他在临死的时候,还希望对方能逃走。这恰恰不就说明,曹小军其实比徐庆利和倪向东都要更加善良一些,而也许,也正是他的善良让他走到了最后的那个地方,如果他也跟他们一样,也许他会过得更好些。

  以上,2025-10-22 22:44:45,农历乙巳蛇年丙戌九月甲子初二。


扩展阅读:

《命悬一生》徐庆利:老天爷喜欢捉弄我们

图解《命悬一生》谋杀案,剧透慎进

《命悬一生》田宝珍:一生进击的向阳花

《命悬一生》吴细妹:论悲剧的美学定义

《尘封十三载》里的几位小尸妹

《尘封十三载》:爱而不得的爱

《漂白》:无法封神即下地狱

《借命而生》:李寻欢再遇龙啸云,基督山伯爵复仇不成险自杀

《微暗之火》:以悬疑之名,行情爱之实

《边水往事》:若想了解地狱须身往地狱

《漫长的季节》:完美地诠释了关于悲剧的美学定义

《棋士》:若只八集可封神剧

《沙尘暴》:一春逝而万罪生

《正当防卫》:迷雾剧越来越不迷雾了

《乌云之上》:若无期盼仍可一看若有期盼则必然失望

《平原上的摩西》:牛逼与傻逼只一字之差

《回响》:太刻意的波折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