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现自己真的是一个贪心鬼,想要的东西太多,我又不是哆啦a梦,精力有限时间有限,感觉自己像是打了鸡血似的,又发现想要的太多,好多事情不能集中精力。
我的生活涉及到了策划、写作、手绘、演讲、英语等等,每日的排班都是满的,一个公众号的日更,每个月的读书分享,每一天的60秒语音,还有群里的一些更新。
我几乎是活成了一个战士,真的是一个刚强的战士。
涉及的方面很多,我却无暇东顾。
其实最近一直没有觉得自己很优秀,尤其是在朋友调侃我是“文艺女青年”的时候,说我满身长着都是文艺的细菌,好吧,算是细菌吧。
反而会特别的焦虑,我觉得自己越是学习,越觉得自己不懂的太多了。就像是海绵,知识像水一样,我拼劲全力去吸,可海绵的体积就那么大,它的容量是有限的,我只能去反复吸取知识,反复过滤知识。
知识碎片化的今天,好多微课已经成功上线,学习的方式也不再是单一化的了。老师这个词一点点被弱化。真的,三人行必有我师,一个人的一个方面比你强很多,你就应该虚心地向他请教去学习。
多元化的社会,新的尝试也越来越多了,比如说直播、微课、小密圈等等,有一种焦虑叫我报名了却没时间上课。我就有这样的焦虑,报名了很多微课,发现时间真的有冲突,有的课让交作业,于是我不是在写作业的路上,就是在交作业的路上,实在受不了了。我连打卡也不干了,爱谁谁。但课得听。
可能好多人也和我一样吧,现在微课的收费标准也不相同,便宜的9.9元就可以听到一节课,贵的要999元才能听到一节课。
我们这样刻苦,这样努力,这样拼命地去追课,到底为了什么。难道就是为了让我们不再焦虑嘛。华为最新的裁员事件,34岁成了一个槛,让今年29岁的我觉得要时刻准备着,对,是这样一种状态,要有时刻战斗的状态。
30岁我的职业生涯会走到那一步,我也不知道,但希望以后的每一步都走好,走稳。
我不建议盲目地投资,盲目地跟风,盲目地去学。记得你的每一分钱都要有回报的,你不要总拿钱去打水漂。上个月,我因为缺了7节英文课,被罚了700块。所以,对于我来说,报名之前要想一想。
太贪心的话,好多东西就像是沙子在指尖容易被轻易地流逝掉。所以黄小仙老师说我应该学习一下《断舍离》。
《断舍离》应该是三年前看过的,那本书是一名日本作家写的,关系到整理术。对,我写过读书笔记的,一条鱼的故事,在此节选。
有的时候觉得人挺像鱼的,需要氧气,需要空间,还需要定时的换水,同样也需要喂食。我养过鱼,只是那种红色的小鲤鱼,照顾它们的时候,发现作为一个鱼也是快乐的,至少它只需要水就好,水里的鱼可以自由自在地游动。但是它需要一个干净的环境,定时处理水垢,定时处理淤泥,定时换水这个应该是养鱼最起码的常识,否则鱼真的会死的。
你有没有正视过自己所处的空间,我们就这样生活在这个“不断涌进来,但却只进不出的水池里”,这样下去的话,水池里恐怕已经浑浊不堪,满是淤泥了。
可为什么我们察觉不到这些呢?这也是情有可原的。因为只要静止不动,淤泥就会一点一点地向下沉淀,这样一来,不管到底有多少淤泥,最上层的水都一定是清澈的。我们就像鲶鱼,因为游动困难而喘不过气来。上层的氧气太少了,空间也不够,有的时候长时间习惯的状态会让你很难改变,一直是这样子了,熟悉了,适应了,也没有觉得不合适啊,哪怕这种生活状态是有问题的,是错误的。
如果非要问为什么人在这种环境下就会静静地不动弹,恐怕还有一个理由,就是如果乱翻腾的话,好不容易清澈了的上层水面也会变得浑浊不堪。静止不动的话,水就不会浑浊,这样的话还能有点喘息的空间。
不过今天突然间说起来《断舍离》,我有点忘记了。其实我自认为读了很多的书,好多书都读到哪里去了,我真的不知道。可能写作里面有读书的气质,或者说,写个话你还能看懂,不那么费力。
黄小仙老师说,读书要好好读,好好读,好好读。有些书看过了,就只是看过了。没有任何的印迹,它只是一个书名,当别人提到的时候,我说我看过。
这也不是我想要的结果。
一个月标准化的4本书,好像每个月都在读。就在前几天给大家分享了《刻意练习》,这本书算是看了3遍,完完整整的。为了那天的分享,我做了48页的PPT。也做了1个小时15分钟的语音分享加图片,最后10张真的是网速太慢了,没有上传上去。不过大家说有收获,我觉得付出还是很值得的。
小海读书会共读群现在100人,有进的也有出的,我特别的淡定。
这个就像是一层筛选,相互选择,你觉得对你有帮助就好。我提供最有价值和意义的内容关于读书。
读书也算是贪心。因为在你无法选择的时候,就请多学习,多看书吧。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在路上,如果身体不能够远行,那就让心灵来游荡。
《贪心的女人最好命》是十二写的,我摘录一下其中的一句话:
她们即使曾经掉在了生活的泥沼里,但都终究有力量把自己从泥沼里拔出来,继续美丽生长。
我喜欢这句话,喜欢不管命运如何浮沉,我们都能像向日葵一样向着阳光的地方生长。
我希望女人能够换一种活法,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t��\Tܗ�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