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好朋友最近和我吐槽说,他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他在准备创业前脑海里总是浮现出创业成功赚到很多钱之后的场景,而且场景非常具体化,想到自己赚钱买了人生第一辆车,并且发在朋友圈,还配上了心里想了很久的文案。还给自己买了一套房子,单独一间作为他自己的书房,彻底的摆脱了打工人的宿命。没想到想的这些东西都实现了
你是否心理也曾经幻想过自己做某种工作,或者遇到某种机遇,让自己突然咸鱼翻身。
我就有过这种想法!
我说我心理也幻想过打张彩票中个两百万买套房子,但是都没有实现,他用异样的眼神看我说,你那是想要靠运气,不可能实现。我补了一句,难道你不是靠运气吗?他沉思了一会,回了一句,我好像也是占了很大一部分的运气。
先不说占不占运气,我们来分析一下会什么会产生这种赚大钱的幻想。
解释一下这些人们内心深处的渴望和现实生活有很大落差时,我们就称为幻想,或者称为白日梦
1、虚荣心
因为害怕别人看不起,而想急于需要钱或者社会地位来让自己在外人看来过的好。
2、贪念
不满足于现在的生活想要,想要的东西更多,能温饱了就想要吃的更好。
3、不断的想逃离现实
现实生活太辛苦,而又无能为力,只能是靠幻想满足自己的需求。
大家都会觉得有这功夫想这些有的没的,还不如踏踏实实的干点事实。
话糙理不糙,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这是一把锋利的宝剑,用的好能给你的生活添加燃料,用的不好那就上一句讲的不要想这些有的没的。
产生了这些幻想,是因为我们想要变好,想要的东西更多,可以以此作为我们的目标。凡想到的就一定可以实现的了,如果没有实现那就说明还没有想透彻。
但是要懂得把幻想和现实符合起来,就例如我这个朋友他幻想有买车住大房子,所以他选择了创业虽然运气的助力成分很大,但是他敢于跨出去了这一步。也就是踏踏实实的干事儿。
心里有了想法但是总是担心受怕,不敢于踏出这一步就是我们大多数人没有实现自己曾经脑海里想的买车住大房子的来源之一。
“我的目标是不是太大了?”
“看上去有些不切实际啊!”
“我怎么可能做到?”
“万一失败了怎么办?”
这时候你变得理性,但是理性往往有时候是能伤害到自己的那一面。
·19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罗伯特·密立根说:“人类不可能利用原子的力量”。
·1943年,IBM公司创始人托马斯·沃森说:“我认为世界市场对计算机的需求大概是5台”。
·1946年,20世纪福克斯公司总经理达里尔·扎努克说:“电视机只要上市6个月就抓不住消费者了,人们很快会厌倦每天晚上盯着一个胶合板箱子看。”
这些理性的名人和我们一样都做出了理性的判断,但最后结果是不一样的。
这时候我们就要借助我们幻想的另外一面帮助自己消除这些理性,让我们有更大的空间。
没有能做出一些事业往往就是因为我们太过于理性,不敢于做出幻想。
而我们应该像《人生算法》的作者喻颖正说的“人生最好的模式是长期乐观、短期悲观、当下愉悦”
只有保持最开始的乐观才会敢于挑战。
而到计划是,要保持悲观,设想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仔细、慎重的分析,制订周密的计划。
当下要保持积极愉悦的新心态把事情做好。
我们都要告诉自己:这世上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至少在一开始的时候不要轻易对自己说不可能!
所以幻想有时候并不是危害很大,而是懂得利用这种心理,至于能不能成功,只能是做好当下的事情,时间会给我们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