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孔子这个人,我们都知道他知识渊博,他是儒家的创始人,我们最了解他的一个故事,那就是周游列国。我们还知道他修订了《春秋》还编写了六艺。没有真正了解过孔子的人,都会觉得孔子一生很成功,但真的是这样吗?今天我们就通过孔子的自述,来纵观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自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吾十有五,志于学了吗?
孔子的身世是一个没落贵族,虽然他的祖上是诸侯王,但是到他父亲这一辈子已经落没了,从诸侯王变成了一个“士”。士族是贵族里边最低的一层。但是孔子这样的出身,肯定会让他受到周礼,和受到良好教育。但是并不是这样,孔子的父亲在三岁时就去世了。后来她的母亲一直带着孔子生活,在那个年代,一个女子带着一个小孩,生活是非常困难的。通常他们都会让自己的孩子去挣点肉干,给大户人家打打工。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嘛。但孔子的母亲并不是这样,而是让孔子认真学习,所以可能如果没有他母亲的支持学习,孔子有可能就不会将来能弟子三千。所以他母亲支持他学习,是为他做了一个很大的伏笔。孔子在小的时候曾经想着去为母亲分担责任,但母亲都是让他去好好学习,所以孔子才能够精通六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所以他吾十有五志于学了。那么志于学和志于仕有什么不同呢?志于仕很简单,学习只是为了长大做官,赚更多的钱。所以志于仕只是为了在物质上满足自己的欲望。就像那些富家子弟,虽然他们家财万贯,可以受到很好的教育,但它们长大唯一的目标就是当官。我们在现代的时候,许多小孩子被大人灌输的思想都是志于仕,问学习是为了干什么?他们的回答无疑都是为了当大老板挣很多钱。如果再往下面问你当大老板,你要当哪个专业的大老板呢?他们基本上就答不上来了,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想过,他们只想过当大老板,可以挣很多钱。所以这就是志于仕。既然孔子是志于学的,那么孔子的志于学和普通人的志于仕有何区别呢?这个区别就太大了。志于学,他是有一个目标,他并不是冲着物质上的金钱名利而去。所以如果没有孔子,现在的志于学,他将来也不可能,会对自己的志想那么的坚定不移。如果没有他现在的志于学,又怎么可能会有现在我们所认识的孔子?所以这就是志于仕和志于学,这也就是孔子与普通人的区别。
孔子三十而立了吗?
孔子他立了,他一个是在精神方面的立,那就是开馆收徒;一个是在物质方面的立,是在正挣干肉那方面。那么他这两个立对于他来说又有什么影响呢?挣干肉,最起码可以让他有饭吃,最起码可以让他的孩子妻子不饿着,可以吃饱喝足。那这就是孔子在物质上的立。开馆授徒可以将来有人传承他的大道,并且他的弟子有三千多人,精通六艺的都有六七十人呢。所以有可能他死了之后他的徒弟可以继续来帮他完成,他一生的使命。并且有可能他那三千多徒弟,说不定在各国都当上了官,那孔子的大道将会在世界上被推行。这就是他在精神方面的立,还有开馆授徒对于孔子来说的影响。
那么孔子四十不惑了吗?
鲁定公执政期间,发生了几件大事。就是家臣叛乱,但是当家臣叛乱的时候。来拉拢孔子和他们成为一个帮派的时候。孔子拒绝了,因为他知道他要坚守他的道,虽然可能跟着阳虎将来会有大官做,并且那时候他也很想入仕。但他仍要坚持住心中的那份道,并且他当官的首要目的也是为了推行他的道,如果同意和他们成为一个帮派,那不自己就反了自己的道,到时候还假惺惺的恢复道有什么用呢?。所以孔子四十而不惑了,他自己知道自己该坚守什么,所以他不惑。
那孔子五十的时候知道自己的天命是什么了吗?
孔子周游列国,他的目的是为了推行他的大道。孔子周游列国时,有一次被匡人认成了阳虎,被他们关了起来。但孔子并没有害怕而说出了,他是礼的传承人,匡人不敢动他。如果他死了,那么这套礼也将会灭了。但是如果普通人,可能说的就是求你了,放过我吧!很怕死。但孔子并没有关乎生死,而是认为自己是圣人,不可侵犯。所以孔子知道了自己的天命,与普通人有何不同。
孔子六十耳顺了吗?
在孔子周游列国时,楚狂接舆,长沮,桀溺,荷莜丈人,晨门。这些人都曾以各种方式来,让孔子放弃,这个世界已经太乱了,孔子根本改变不了,但孔子听到这么多人劝他,他的内心一定会有波动。有可能曾经有那么一丝的放弃的念头,从他头脑闪过。但是他并没有放弃,而是继续坚守他的大道,因为他已经把这个当成了自己的天命,在他五十的时候,他说过自己是礼的传承人,所以他不会就这么轻易的放弃。孔子的耳顺,不是普通人的那个耳旁风,耳旁风只是把这话连听都没听进去,根本不放在眼里。而孔子的耳顺是会以他们的话来思考一下自己。这就是孔子的耳顺。
孔子七十从心所欲,不愈矩了吗?
孔子周游列国回来之后,他的政治理想小方向有了改变,但大方向仍然没有改变。并且他对君子的德性要求也变低了,但是呢,他还是坚守自己的本心不变。孔子回到鲁国之后,开始编写修订一些书,他的目的就是为了把他的精神流传给后世。并且他在对君王还有大臣的时候,他的礼仍然在坚守。所以孔子从心所欲,不逾矩了。
我们学的这个叫做"夜灯"。什么是夜灯?是在晚上中打开的一盏灯吗?不是。夜灯就是孔子,孔子就是一盏灯。那么他照亮了什么?他为我们修订了春秋编写了六艺,他的儒家也在历史中基本每一个朝代都在用,他为我们中华民族点亮了一条新的道路,他在用他的一生为我们诠释坚守这个词语,真正的意思。周游列国遇到许多困难,他没有放弃。隐士甚至连孔门的弟子们都劝过孔子,孔门的弟子,劝他把自己的到放低一点,隐士们劝他放弃。没有一个人站出来支持他,但他自己支持自己。因为他知道他是礼的传承人。他要坚守着自己。这就是一个坚守自己的大道的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