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语言与儿童》第十三章【让语言生动起来】)
在小学课堂里没有什么教具比玩偶和毛绒玩具的功能更多、更吸引小朋友了。玩偶可以用来替代任何教室中不存在的角色,如成年男人(如果课堂里是女教师的话)、比教室里的同学年纪更大或者更小的一个人、一个外国游客、一个宠物或者大家的一个特殊的朋友等等。玩偶还可以充当教师的一个密友,它可以负责表演各种夸张的或者傻乎乎的动作。玩偶还可以充当学生的榜样,成为教室里语言能力第二强的人物。有的玩偶还可以充当总是做错事的“问题学生”,由于总是忘记遵守规定而麻烦不断。这种角色设定可以让学生们为自己的知识和良好表现而感到骄傲,而玩偶的这些恶习也可以让教师以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来让学生了解应当遵守哪些规定,以及如果不遵守规定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由于玩偶通常是五颜六色的,而且性格非常鲜明,因此它们通常可以作为让学生描述的理想对象,描述的内容可以是非常简单的服装、大小和颜色,也可以是相当复杂的性格、家庭以及虚拟的背景介绍。玩偶也可以扮演教师的角色,在班上做角色互换的游戏,让学生拿着玩偶来扮演教师。教师可以边拿着玩偶边向同学介绍随后的游戏中可能要涉及的动作和行为。
玩偶还可以作为诸多迷你剧中的陪衬,帮助建立起一种有意义的背景。比如,我们可以在如下的情境中用一个可以张大嘴巴吐舌头的青蛙玩偶来教学生说“请”:
教师:(拿起青蛙玩偶,对它严肃的说)请伸出你的舌头,青蛙先生。
青蛙:(摇摇头)
教师:(恳请的)请你伸出舌头?
青蛙:(摇摇头)
教师:(语气更重的说)请你伸出舌头?
青蛙:(更大幅度的摇头)
教师:(更急促的说)请你伸出舌头?
青蛙:(头摇得更猛烈了)
教师:(偷偷的跟全班说)你们来说,“请”。(言下之意即也许青蛙先生会听你们的)
全班:请伸出你的舌头!
青蛙:(头摇得没有那么肯定了)
教师:(轻声对全班同学说)大声一点!
全班:请伸出你的舌头!
青蛙:(继续摇头)
教师:(轻声对全班同学说)说两次。
全班:请伸出你的舌头!请伸出你的舌头!
青蛙:(停住,看着全班同学,然后吐出了舌头)
教师:(高兴地对青蛙说)谢谢你,青蛙先生。
(从始至终,教师的表演越夸张越好。)
教师和学生一样也喜欢玩偶道具,愿意将玩偶的个性表现得活灵活现。在教学早期,学生想拿着玩偶或者毛绒玩具的强烈愿望就足以让一个原本很羞涩的学生对教师或者其他同学说:“请把青蛙给我拿一下吧。”还有一个很受欢迎的活动,教师从魔术箱或一个大袋子中取出玩偶、毛绒玩具或者其他玩具,然后把这些玩具交给自愿拿着它们的学生。最后,等所有的玩具都拿出来后,发现有的同学手中没有玩具。于是,教师让大家用已经教过的句型“请把……给我吧”向其他同学索要玩具。顿时整个教室热闹起来,大家纷纷走动四处交换玩具。
在某些活动中玩偶可以扮演学生的角色,就像它们扮演教师的角色一样。有的学生虽然平时不敢发言,可能会更愿意通过玩偶——全班同学都很熟悉的全新的角色来说话。在开始上课前,教师便可以问:“今天谁愿意当青蛙先生?”当学生获得更多的语言技巧、更熟悉他们的网友朋友之后,他们可能更愿意一起合作来设计玩偶之间的对话,甚至排练玩偶剧。
在社交网站上,莉·安·吉尔森跟大家分享了一个她的玩偶游戏。
在学年初给学生介绍了一些基本的词汇后(这是我的学生第一次接触语言课),我对学生们说我有一个朋友,但是他只会说西班牙语。我会尽力让学生跟这个玩偶熟悉起来。比如我会让玩偶尽量参加课堂里的所有活动,如游戏、唱歌或其他游戏。我发现使用玩偶的课堂教学,学生的反应多半非常积极。
玩偶的来源
玩偶可以是买来的,也可以是教师或者学生自己做的。能够反映出目的语文化特点的玩偶是最有价值的教具,不过任何有特点的玩偶都可以在课堂上使用。注意要避免使用已经非常出名的玩偶形象,如知名动画片中的人物,这样才能在语言学习课堂上更好的调动学生的想象力。
如何对待玩偶
当我们把玩偶或者其他的道具引入课堂,并赋予它们以个性和情感时,我们建立起的这种想象是非常有力量的。这种想象可以在课堂里建立起一种非常神奇的气氛,能够有力的辅助学生学习。为了使这种现象持续下去,教师需要尊重这些虚拟的人物,哪怕当它们暂时不是关注焦点的时候。比如,一次活动结束后,教师需要将玩偶或者其他道具小心的收到一个特定的地点,而不是随意的丢在讲台或者地板上。只有教师能够认真的对待玩偶和道具,它们才能具备对学生的特殊意义,并且让他们难以忘怀。
妙用夸张
将一把小梳子或小太阳镜藏在一个鸡蛋或者魔术箱或者教室的某处。在寻宝游戏中增加一点夸张元素可以极大提升学生的热情。在吉安系列活动或TPR活动中,学生会走到镜子面前梳理她的头发,如果使用的是一把巨大的梳子可以增加游戏的喜剧效果,普通的梳子或者假想的梳子则无此效果。同样的游戏重复玩时,如果能增加夸张的元素,这个游戏也就成了一个新游戏,学生一定会以极大的热忱参与这个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