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出游1—苏州行

暑期出游1—苏州行

第一站太仓,在这里受到老杨同学一家的招待。先带我们去了长江边,长江边风大潮湿,眼前的长江一望无边,江水翻滚着,拍打着岸边。江上来往着大型轮船,可以望见太仓港。同学介绍说,太仓港是“江苏第一外贸大港”,而且在全国也比较有名气, 太仓人也得益于这一港口。

下午同学一家带我们去吃了日料,这是第二次接触日料,说真的还是习惯于吃熟食,寿司,烤肉之类还是很味美的,那些刺身看起来新鲜味美,但是吃在嘴里还是很不适应。特别是鹅肝,一种蓝莓的味道,但它确乎是冷冻的,一个个用锡纸之类的包装着,放在冰上,看着还是蛮可爱的,吃在嘴里也如冰激淋一样,没有肉的味道。

第二天一早我们去了周庄,周庄是一座水上古镇。古镇保留着老建筑,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古镇人长在水边,依水而居,水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资源。小镇也几乎商业化,到处是做生意的小店,饮食,服饰,首饰等小店里,游客络绎不绝。

古镇里沈厅,明清风格古建筑群,由江南巨富沈万三后裔沈本仁于清乾隆七年(1742年)建成,原名敬业堂,清末改为松茂堂,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江南水乡民居的典范。

沈厅里,墙上浮雕讲述了沈万三的人生境遇,对于这个人物之前是未了解的,通过看简介,以及度娘,我才了解了他的故事,一个富商在时代浪潮里的沉浮。

桥流水人家的周庄里,蓝天,绿水,白云,桥上是精致打扮的姑娘,在这样的美景中定格笑容。

下午去了苏州中心,这里是大都市的风情,高楼林立,地标性建筑“大裤衩”展现在眼前,站在楼上可以看到远处的金鸡湖,眼界开阔,不再感受到高楼大厦带来的压抑感。

苏州老城,清一色的白墙黛瓦多层建筑,路上就听说苏州老城区是不让建高楼的,到了后确实如此,老城区古朴素雅,与苏州中心形成鲜明对比。中心那边现代摩登,老城古色古香,保留着原汁原味。

出行中也发现所有的古典园林、苏州博物馆、山塘街等等都在老城区,老城区很有苏州味。

苏州博物馆因为独特的建筑结构而成为很多的游客必打卡的地方,这里一大早就排起来长队。

拙政园里走一遭,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奔着园林里假山、雕花、亭台轩榭、池沼等而来,那些镂空的窗子呈现不同的精致。叶圣陶先生在《苏州园林》里说“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在园林里漫步,突然就想到了这两句,身处其中,的确有这样的感受。

傍晚去山塘街,光影下的山塘街多了景致。坐着船上,随着游船的开动,两岸房屋逐渐向后退去,房屋坐落在石头砌成水面上,水鸟在水边捕食,旁边的房子改为茶楼,饭店,饰品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古街两岸的人民也依托于古街发展自己产业,灯光下的古街热闹非凡。

第三天利用早上时间去了虎丘,到了苏州除了园林,就要去虎丘看看斜塔,这座斜塔堪比“比萨斜塔”。导游介绍这座斜塔如果追溯时间的话,还要早于“比萨斜塔”。

虎丘一路走来,导游边走边讲每一处景观,它的过往,都是一段故事,一段历史的缩影。虎丘名字的由来,憨憨泉的得名,剑泉的历史等等,无不在讲述这里的历史。

苏州人民是真诚热情的,他们会为你热情的问路指明方向,和你的攀谈中聊聊人情,一位网约车大叔说:他是河南人,之所以落户苏州,是因为这里的人很好,很包容,所以辗转多个地方后,自己最终落户苏州,也把自己的家人也逐渐带到了苏州,这里是他的第二故乡。

园林叠翠,昆曲流芳。

青石旧痕,千年韵长。

一座姑苏城,半部江南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