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朋友,兼职做心理咨询,做的还不错,他在朋友圈向朋友力荐武志红的新书《巨婴国》。
我们90%的爱与痛,都和一个基本事实有关——大多数成年人,心理水平是婴儿,这样的成年人,是巨婴,而这样的国家,是巨婴国。
这让我想起近日微博头条,郑爽微博小号。事情起因是狗仔队的一张郑爽大街上抽烟的照片,她的粉丝说照片有PS嫌疑,随即网上发了郑爽抽烟的动图,有图有真相,粉丝便说即使是真的,他们依然爱爽妹子,被很多网友骂作脑残粉,郑爽不满网友对粉丝的评价,这是没有硝烟的战场。
初识郑爽,是那年的《一起来看流星雨》。剧中饰演的楚雨荨,甜美,阳光,青春气息隔着屏幕仍扑面而来。观众以为现实中的郑爽也是这样。
再次耳闻她的消息来自娱乐八卦,郑爽单方面公布与张翰分手,看了一段她的采访,因为男方太帅,自卑的她选择了整容。那时候的我百思不得其解,这样青春美丽,事业蒸蒸日上的她还有什么能让她自卑!
回头看她近日的博文,大意是,郑爽不习惯媒体无死角的监视演员的私生活,不喜欢媒体的断章取义及恶意炒作,不适应娱乐圈的生存法则,言语虽激烈但真诚,还出现了不文明字眼,引起一片哗然。
我特意百度一下郑爽,她十二岁被父母从辽宁的家乡只身到成都学艺,她妈妈有当明星的梦想因各种原因未能如愿,年幼的郑爽在舞蹈方面初露天赋,爽妹子被妈妈给予厚望。这时想起一故事,鸡飞不起来,下个蛋,希望蛋长大了能飞翔。
背井离乡,功成名就,足矣赚人眼球,可是对于一个孩子,有些残忍。幼小的她被同学排斥只能努力学习争第一,心里话无人倾诉偷偷写进日记里。
她今年二十五岁了,早已成年的她脆弱的像个婴儿,《花儿与少年》,还有和爸爸一道参加的真人秀节目里,当队长不堪重任,哭。爸爸帮她拿行李她说别人看见会怎么想,爸爸让她多吃点,她说如果粉丝喜欢胖胖的她,那就多吃点。她常常躲在一个人的世界里自言自语,自娱自乐。
与其说她是一个二十五岁的女孩不如说是一个二十五岁的巨婴。
我吃了两个月的母乳,爸妈就去了另一个城市,再回来的时候是爸妈还有妹妹。
在我十六岁的时候被接到父母身边。
这十六年,我与奶奶同住。
逢集的时候,婶子会塞我一个糖果,我飞快的跑回家,小心翼翼地剥开糖纸趁奶奶不注意塞她嘴里。奶奶逢人就夸我孝顺。
五月的天热辣辣的,收割的麦子在石磙碾压下与麦穗分了家,路上,门口,还有地里,都是黄橙橙的麦子,每到晌午,叔婶子总说你在这看好麦子,看着他们带着同岁的堂妹回家吃饭,我跑地里找西瓜,啃着半熟的西瓜数着地上的蚂蚁,玩的不亦乐乎,不知过了多久,奶奶来了,换我回去吃饭。奶奶逢人总不忘夸我,听话。
小时候特别喜欢苹果的味道,那香甜,那口感,吃一口回味半年。每到过年总是看见有客人带四五个苹果放提篮里,客人走后,小姑把苹果藏好。奶奶走亲戚该到处扒着找苹果了。偶尔会有苹果被放烂,小姑看见总说,娘,这个坏了,奶奶摆摆手意思是你吃吧。小姑用手把烂的一点点扣出来,咬一口,慢慢咀嚼。回头看看我,你吃么,我摇摇头,不吃。奶奶见人总夸我懂事。
无论是奶奶还是叔婶子,连还没嫁人的小姑,都特别喜欢我。
直到十六岁,回到父母身边。
上初中,每天早上要六点起床去学校参加早操,爸妈偶尔睡过头忘记喊我,一看迟到,总是哭着边穿衣服边说有个闹钟多好,第二天就会如愿以偿被闹钟喊醒。同学来我家玩,说学习有电脑帮忙就是好,羡慕的眼神被爸看见,暑假我家添置了电脑。自行车总是掉链子,放学经常是气呼呼的推着车回来,生日的时候爸送我辆新的自行车。妈知道我喜欢吃苹果,书桌上总是放着新鲜的诱人的香甜的苹果。
这个时候我突然发现,不用取悦,讨好任何人,依然有人爱。
可那时候我已经十六岁了,很多心里话依然不敢讲给爸妈听,夜晚偷偷写在日记里。初来爸妈所在的城市,被同学排斥,他们背后议论我的衣服真土,我拼命学习,只为拿第一。慢慢的我有了“朋友”,周末她们来我家抄作业,被老师发现,请家长,然后我又是一个人在回家的路上,上学放学是那样孤独。越长大越怕独来独往,我带零食给同桌,给前后桌同学讲解难题,只为上体育课有人陪我跑步,放学有人喊我同行,周末有人找我玩。
我依然小心翼翼的讨好别人,我敏感多疑,上个厕所回来,看见正在热闹聊天的前后桌同学突然安静了,想,是不是说我坏话,那一上午我心神不宁的,想自己穿的土了,还是没给他们讲题了。老师多天不在课堂上提问我,就心惊胆战,是不是上次没考好。最怕上台领奖或者演讲,看着乌压压的同学,双眼模糊,心跳加速,脑袋空白,词不达意,台下有任何风吹草动都能让我联想到,我是不是哪说错了,还是衣服烂了,难道是早上忘记洗脸了,答案我永远都不知道,但下台后的我能忐忑许久。
上大学的时候,室友来自不同的地方,语言不通,只能说普通话,蹩脚的普通话总不能顺利表达出我的意愿。最开始的卧谈会我总是安静的听着,她们以为我睡着了。室友都是北方的,喜欢面食,我南方的喜欢米饭,吃饭总是一个人,被同学说不合群。大二的时候,人都熟了,聊开了,才知道,除了我,她们都来自农村,大一的时候我总是一个人上课,一个人吃饭,卧谈会不参加,她们以为我看不起农村来的。大三的时候 ,我接触心理学,慢慢剖析自我,一步步解救自己。
敏感多疑,害怕把自己曝光在大众视野,小心翼翼,想讨好所有人又害怕被拒绝,宁愿一个人忍受孤独也不想去分享陌生人的热闹,渴望爱与被爱,却总自卑的怕被拒绝或被抛弃,我们拥有着成年人的身体,却只具备婴儿的心理,随着年龄的上升,越发的孤独,可就不愿意他人看见那个小小的自己。
除了自己,没有人能救赎面具下的你。只有自己愿意改变,撕开伤口,去诊断,再愈合,尽管会留伤疤,却不似从前那般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