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生而为人,只为求得内心平和
原创 甘粿
一句“为你,千千万万遍。”火遍了网络,饭圈女孩用这一句话表明了自己对自家爱豆的无限支持和热爱。
实际上,这本身不是一句情话。这句话最初是出于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塞尼长篇小说《追风筝的人》,是书中仆人阿里的孩子哈桑对自家少爷阿米尔无比忠诚的表达,短短的几个字,包含的是一个少年对其朋友纯净无瑕的真心,以及默默付之所有的甘心。
这是卡勒德·胡赛尼的第一部小说,讲述了喀布尔富家少爷阿米尔和仆人哈桑的故事,将阿富汗君主制的终结、塔利班当权、“9·11”等政治事件融合在小说生活背景中。书中的主人公在成长过程中见证了战争、宗教、爱、愧疚、赎罪等人类永恒话题。
故事以阿米尔的回忆展开,再以时间发展的顺序记述了阿米尔自己从对人性的背叛到救赎的故事。作者以一个又一个巧妙而惊人的情节,将故事引入高潮,没有华丽堆砌的词藻,有的只是一颗想要讲好故事的真心。
自始至终,就怪我软弱无能
“一个不能为自己挺身而出的孩子,长大后只能是个懦夫。”
阿米尔,是一个生性懦弱,生活在一个衣食无忧的富家少爷。他经常指示从小一起长大的佣人的儿子哈桑做很多不善的恶作剧,哈桑是一个善良且忠诚的哈扎拉人,因为阿米尔的血统不纯,他总是受到其他孩子的欺负,每每这时,哈桑就会拿起弹弓站在阿米尔面前保护他。
阿富汗斯坦有一个传统风筝节,阿米尔善于用风筝线割断其他人的风筝,是一个“风筝斗士”,而哈桑总是能知道最后一个被割断的风筝掉落到哪里,是一个优秀的“风筝追逐者”。
在一段斗风筝比赛,阿米尔割断了对手最后一个风筝,不仅要赢的比赛,比赛最大的荣耀是得到最后掉下的那只蓝风筝。
于是哈桑要为他的阿米尔少爷追逐回那只风筝了,书里这样写道:
他的橡胶靴子踢起阵阵雪花,已经飞奔到街道的拐角处。他停下来,转身,双手放在嘴边,说:“为你,千千万万遍!”
然后露出一脸哈桑式的微笑,消失在街角之后。
然而哈桑一直没有回家,阿米尔决定去找他,当他看见哈桑正在小巷子里被阿塞夫几个孩子欺凌时,他退缩了,只是坐在远处静静的等着,哈桑出来后,阿米尔才靠过去问他去哪里了,哈桑什么也没有说,双腿摇摇晃晃,等到站稳的时候把风筝递给了阿米尔。
而最令人寒心的事实是,在阿米尔内心深处认为,为哈桑挺身而并出不值得,哈桑只是他的仆人,一个哈拉扎人,拥有的只是被歧视的种族和被轻视的身份。
对比阿米尔的沉默,哈桑的单纯与忠诚令人动容。他说话时喊出的第一个词就是“阿米尔”,为了保护阿米尔用弹弓与阿赛夫对峙,尽管弱小的他内心十分恐惧,他从不违背阿米尔的一切要求,对主人阿米尔始终如一的赤诚。
这是我第一次在书中感受到人性的不可直视,也是阿米尔第一次对人性的背叛。宗教,种族和等级,在人性的懦弱和退缩体现时,给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你回头看看我,我不相信你两眼空空
出于内心的不安和良心的谴责,阿米尔发现自己无法再和哈桑一起生活,他委婉的向父亲提出了辞退哈桑和他父亲的想法,却遭到了父亲的强烈谴责和反对。
在阿米尔十三岁生日的那天晚上,他诬陷哈桑偷拿了他的手表,面对阿米尔的指责,哈桑全然接受了,什么都没有说。
即使得到了阿米尔父亲的原谅和强烈的挽留,哈桑和他父亲最后还是离开了。
不久之后,战争之火便烧到了这里,阿米尔也和父亲一起出逃去了美国,房子就交给了父亲的朋友拉辛汗照看。在美国阿米尔结了婚。
在结婚之后,阿米尔和妻子索拉雅一直都没有自己的孩子,而在阿米尔认为他没有孩子,是因为在某一个地方有某一个人,因为某一件事的决定剥夺他能成为父亲的权利。
有时候我们也不相信所谓的天命,但这所有发生一切事由都找不到原因的时候,我们还是会把它归为——也许事情注定是这样的。
在父亲去世后,拉辛汗打来电话,阿米尔决定回去补救他曾犯下的错误。
在书里面拉辛汗说:“那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这一次回故乡,对于阿米尔来讲是一条终结轮回的路。
他回到已经满是战火和硝烟的故乡,希望能够为不幸的好友尽最后一点心力,却在与拉辛汗的交谈中发现了一个惊天的秘密——原来哈桑是他同父异母的兄弟。
他突然想明白了,为什么父亲会请大夫修补哈桑的兔唇,父亲从来不会忘记哈桑的生日,就在阿里宣布他和哈桑要离开的时候,父亲竟然流泪了。
阿米尔又记起父亲曾经跟他说:“当你说谎,你就剥夺了某人得知真相的权利。”
为你,千千万万遍
战乱中阿米尔的家被摧毁,哈森被枪杀街头。独留一个孤儿索拉博,却不想索拉博落到已经归属纳粹党的暴徒阿赛夫手里,为了带走索拉博,阿米尔和阿赛夫在屋子里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弱小的阿米尔被残暴的阿赛夫打的奄奄一息,但他却在哈哈大笑,仅为这迟来的救赎和惩罚。
当初的逃避,本该为哈桑的挺身而出,终于在与阿赛夫的这场打斗中,让阿米尔终于有机会弥补当年的错误了。此时的他身体越是疼痛,内心的痛苦就越是消减一分。
在千钧一发之际,索拉博用弹弓打入了阿赛夫的左眼,以一种阿米尔熟悉又陌生方式,解救了俩人。
之后阿米尔将索拉博带回了美国,并视如己出的照料他,可是索拉博终日沉默。
让阿米尔感到悲伤的是,索拉博的沉默既不是来自洞明世事之后的泰然自若,也并非由于他选择了默默不语来秉持自己的信念和表达抗议,而是对生活曾有过的黑暗忍气吞声的照单全收,这种沉默就如哈桑一般如出一辙,让阿米尔的内心更加的愧疚与不知所措。
那些长时间孤独地生活在黑暗中的人,尽管看见过黎明破晓时的曙光,却也依旧会穿过会那透过天际的光,去望见更为孤寂的黑暗。
“这个可怜的孩子,希望安拉保佑,能看见你久违的笑容。”
终于,迎来了奇迹——在阿米尔和索拉博一同放风筝的那天。
阿米尔为索拉博追寻掉落的风筝,阿米尔对索拉博讲,就像是若干年前哈桑对阿米尔说的那样:“为你,千千万万遍!”
这一次换成了阿米尔成为了追逐风筝的人,哪怕一个成年人在一群尖叫的孩子里奔跑会显得有些奇怪。但在那些瞬间,阿米尔的心是自由的,是纯净的,是毫无负担的。
这一段,阿米尔为索拉博捡拾风筝与多年前哈桑为阿米尔的情节重叠,广漠的天空伴随漫漫的雪花,空气干冷而清冽,但是追风筝的人却有着一颗无比炽热的心,欢笑地奔跑着。无比相似的一幕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背景下展开,两代人在这样的时刻,愧疚与遗憾得到了释怀。
在这本书里风筝是象征性的,它可以是亲情,友情,爱情,也可以是正直、善良、诚实。
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风筝,无论这个风筝意味着什么,都希望你们能够用尽全力地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