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先生的此书,在这个寒冷的冬天给我了舒心的陪伴,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心得。希望做个交流。(本人微信:shdream12345 阿木)
读完,不想大段的摘抄书中话语,毕竟都认识中国汉字,否则失去了意义。只想选取几个点进行适当展开,和各位做个小小分享。
1.梦开始
从梦引入一段话,一段思考和想法,给人清新的感觉。我们也经常做梦,有很多会记忆深处,有很多因为不加整理太乱就没有牢记随着风飘散了。
2.分工
生活包括很多面,其实就是分工的过程。如果不分工其实很累的,当然,不要总把至高无上的光环给单独劳作的某一方,否则累的很。厨房和工作,总有互相帮扶的影子,在作者的笔下,给我们一种舒心惬意的感受。
3.记忆
是否老了就会忘掉很多东西,是的。但是最深刻痛苦的记忆总在记忆的某处跳出来,你问岁数大的人,总是喋喋不休某件事,那是他或者她的伤心过往,一提就疼。如果不能改变,就慢慢揉碎在风中,沉淀吧。也有快乐的事情,快乐总占的不是多数。文中的细节为防止遗忘用别针挂在衣袖处,仿佛让我记起了那朴实简单的动作,增添了画面感。
4.兴趣
人不能没有兴趣,否则会很痛苦。一个人的兴趣应该和他的快乐程度成正比吧。文字,绘画,运动,健身,歌唱等,哪些正能量的东西给人如冬天的阳光那样温暖,可是某些如果不合时宜的兴趣如果蔓延,增添的只有眼泪和伤感,这和你认识的人和事情有关,所以,损友不可交。文中瑗瑗喜欢绘画和看侦探书,也是一种锻炼思维和想法的较好兴趣。
5.日常琐事
没有高大上的笔触和居高临下的口气,如同缓缓道来和你分享一些日常,这就是生活的原生态吧,琐事如果投入过多时间,会让你累。如果不投入,你无法展开生活,也无法体会到生活的乐趣。一个矛盾体,但是并不矛盾。
6.读不下去。
我也有读不下去的感觉。是因为冷,是因为想了很多烦心事,走马观花的感觉也许就是那样吧。我非要违心的说着什么吗,不想。看书是需要环境的,特定环境的书看着,有特定的想法。
7.国外。
久居国外的人才能感受到祖国的温暖,如同一年奔走外地的人才知道家的可贵,哪些战乱中海外留学的人们,看着国乱家破的境地,远望缓缓的船只远离岸边的感觉,在多少文学作品中出现。有时候,体验一下,挺好。
8.母难。
对,每一个生命的诞生都是一场神圣的事情,你的生日欢天喜地,同时,也有某人背后从不计回报和得失的付出,这个人就是母亲。我们要感谢那些握紧手术刀的大夫们和认真工作的医生和护士们,真的了不起。
9.归途。
“1997年早春,阿瑗去世。1998年岁末,钟书去世。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
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作“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归途是哪里,是天堂吗,还是另一个世界,不同的宗教学派、信仰者有不同的答案和说法,如果还有回音,可能是哪些方式呢,难道托梦、电话、邮件?这些,时间交给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