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通姑娘的跃迁之路

我是阿林,出生于一个农工商结合的家庭,妈妈是初中都没毕业的农民,爸爸高中毕业后从农转商,爷爷是煤炭工人。家庭成分的复杂也铸造了我的矛盾体质,一会想做一名普普通通的员工,一会又想从商。

我出生那会儿,中国正赶上改革开放,很多人下海经商。
爸妈在老家呆了几年,一个月十几块钱,发现一辈子在农村待下去没有前途,就跑到城里务工去了,把我留给了爷爷奶奶。
记得那时候刚上幼儿园,每次背着小书包从幼儿园回来我就问我奶奶,爸爸妈妈去哪里了?
奶奶总是搪塞过去。
直到有一天奶奶指着一亲戚家8个月大的孩子说,你看,人家才8个月,父母也不在身边,不哭不闹,你要跟他学习哦。
不得不说,榜样的力量是强大的,从那天开始,我就真没有再提爸妈的事儿了。

那年,我三岁。

跟典型的留守儿童一样,只有等到放寒暑假的时候才会到城里跟爸爸妈妈团聚。
农村孩子学习资源很匮乏,我读的作文书都是我妈的房东的女儿看过不要的给我的,家里的玩具也是别人玩腻了不要的。想想那个时候,有个积木玩具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有一把自动伞,穿个背带裙,踩踩裤都值得炫耀半天。那是个物质稀缺的年代。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8岁,很多孩子还在享受着童年的时候,我就帮家里洗衣、做饭、做公交车或者走路1小时给爸妈送饭。
9岁就带着我2岁半的妹妹做长途汽车在城乡之间往返了。

人生的转折点-从农村迁移到城市

11岁,我小学毕业,成绩还不错,我大伯鼓励我去市重点报名试试。
这次报名就成为了我人生的转折点。
记得我妈帮我递交材料那天,倾盆大雨,满地是泥,打的伞根本不顶用,浑身湿透了。
乡村的学生跨了县,跨了镇,直接考市里的学校,算是择校生,需要考试。考完语文后,中间休息,我差点没能进考场,记错入场时间了,耽误了将近20分钟。

不过结果还行,1000多人考了37名,顺利被录取了;这所学校教学硬件设施不错,有船型大型图书馆,有游泳池,有鲜花,有果园,有喷泉,现在都能想起我当时穿着凉鞋走在喷泉池里,流水划过脚尖的感觉。

该学校唯一的不好就是离我父母有几百公里,坐车要三个小时,寄宿学校平时不允许出校门,每月只能回一次家。
平常爸爸妈生意很忙,也没有时间照料我,每次家长会都是我伯伯骑自行车带我去开家长会。
在学校发生的事情我也很少让家里知道,怕他们担心。

在宿舍被人冤枉是小偷,一个人躲在被窝里哭,当时也不知道找谁倾诉,要不就爬到学校的一颗大树上,捧上一本青少年心理教育的书,自我安慰;
自己的钱被真的“小偷”偷光了,没钱吃饭,每天都吃白菜下饭,也不好意思跟家里要钱。我现在就跟我老公说,我个子不高的可能就是因为发育时期营养不良。
高考前夜发高烧,跟同学借钱到外面去打点滴,第2天昏昏沉沉地参加了高考, 幸好没考砸,如愿上了一所重点大学。

大学-野路子学英语

上大学,学医学英语专业,因为我大伯觉得我语言能力还可以。但上大学我学英语的路子跟很多人不一样。
大家都在背单词,我在听歌学英文,哼着美国60、70年代的歌(难怪上次在美国能跟60岁的老太太唱到一块去,就因为我学了很多她们那个时代的流行歌曲)。学歌有什么好处呢。

  • 不用背单词(句子都记下来了,还需要记吗)
  • 语音现象无师自通。因为我要跟上原声的节奏,什么连读,爆破,弱读,吞音是必须要会的。
  • 经典歌曲都有产生的社会背景,顺便学习了背景文化
  • 歌曲里有很多地道表达,也自然习得了。

考专四专八,我同学都是在努力备考,拼成绩时,我在学跳舞,跑英语角,在那里我遇到了一些江湖高手,磁带配音员、英语培训师,高级口译,清华北大北外一些高材生,老外,传教士,还有一些高中没毕业却能说得一口非常流利英文的奇人。
我就去观察,请教都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在学外语,学好了外语可以做什么。那时候我吸取到在课堂上老师不会讲的学习英语的方法。比如懂得利用艾宾浩斯曲线背诵英文文章,如何切割任务,知道了影子练习, 如何做精听和泛听,如何复习。

学好英语让我的人生开了挂

大三就因为英语好,才有资格报名去欧国五国、联合国总部维也纳分蜀参观见习;
大五国际针灸培训中心实习,跟来自世界一流的学府如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的医学生一起交流学习;
2个月后因为英语好,被中国商务部援外项目负责人选任为项目协调,负责20余国卫生部官员医生的接待工作,并为他们做课堂交替传译和临床翻译,也享受了国宾级待遇,宫廷盛宴,旅游观光,对于我们这些小跟班,都是家常便饭。
关键是三个月密集接触这群操着各国口音的人,被各种奇怪的口音狂轰滥炸,耳朵磨出来了,比如津巴布韦,苏丹,马拉维,亚洲的老挝,缅甸等国家的口音,你听了都会觉得印度口音算好的了。已经对各国口音脱敏了。

教学生涯
还在上研究生的时候,我就考了雅思托福,做了新东方出国部的老师,从助教做起。从别的老师那里学习到了很多新的方法,通过电影、音乐podcast一些鲜活的英语英文资料来学习英文。后来出来后又做1对1,还有小班儿,托福,雅思教学,曾经有那么几年都是在给培训机构打工,一边上研究生一边挣点小钱。

高校面试
当时就在想其实当老师也不错,毕业后准备进高校当老师。近几年进一线城市高校要么拼学历,要么拼关系。我呢,两个都不占。硕士毕业,北京一大把;关系,一个外来的孩子,人脉圈能有多广?但为了能够争取到这个工作,从北京到上海,上海到北京,不知道往返多少次,没有地方住,就住在朋友家里。当时招三个人,初试结束得到消息,两个人已经定下来了,说剩下的一个职位,30多人去抢那一个职位,而且男生优先。

听到这样的消息,我有点心灰意冷。给我朋友打电话他就跟我说:你怂了吗?我听你的语气,你害怕了?你是不敢吗?就算希望渺茫,你也要拿出最好的状态给他们!
听了他的话,我很受鼓舞,心想,我上次在浙江面试,我拿的是第一,其中一同面试的还有教过十几年书的副教授们。是啊,不应该这么早认输啊,还没有比过呢?

于是我调整状态,接着复试,复试完了已经等了半个多月,杳无音讯,我就想打包回上海了。
直到5月份,学校人事处给我电话,说我被录取了。
第三名不来了。
当然,这也有点运气因素,如果我当时放弃,不好好表现,是不是连替补都没我的份?
从农村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小姑娘, 终于在一线城市站稳了脚跟。
2017年我申请去美国留学1年。
2018年DIY设计了美中、美国西部的旅行路线,一个人完成传说中只能开车才能玩的美西旅行计划,把自己的足迹留在了美国大地上。算是又一小小里程碑事件吧。
2019年,继续书写着我的故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