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是一名导游,算是半路出家吧,入行才五个月。每一天接触的客人都不一样,各种不一样,地域,语言,性格,年龄,或许还有宗教……
而在每一次的行程结束之后,有一些人会和我多聊几句。记得在一开始的时候,问的最多的是,你懂得真多,是学历史的吗?(我现在想来,我可以回答,我是古代历史学研究生,哈哈哈)
但是,也有一些人会问我,你是还在读书吗?或者,你是学生吗?
我该怎么来看待这样的问题呢?
我想,是因为讲解的内容和长相存在一些差距呢?还是因为我内在外在表露出来的生涩呢?
前者的意思是,我讲的很棒,但是长的有些稚嫩。
后者的意思是,我讲的不好,表现出来像一个刚入行的菜鸟一样。或者,我觉得是因为我的衣品不行。
俗话都已经讲过了:人靠衣装马靠鞍。
要不然为什么人们还要化妆呢?
作为一名导游,有一点其实是很无奈的。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导游,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一些游客来陪伴。而在某些时候,他们可能因为缘分,而成为了试验品。
不过,我并不是说去胡诌乱道。而是从生涩到“运用自如”。
今天第二次见到了方芳老师,这是她的艺名。我们从三点聊到五点,前一个小时是逛博物馆,后一个小时是站在门口,原地聊天。
但其实逛博物馆,她也一直在捣鼓手机,在忙工作。
而出来之后,在门口,她给了我一些过来人的建议,但其实我们都知道大家还不是特别的熟悉,但是都已经赤诚相待了。
她说,要么做比赛型的导游。要么做专线sales tour guide。要么……
机会一直都有,并且是很多。而我们都有非常多的可能性。
比如说,我来设想一下:小白每天下班回来,吃完饭就开始看书学习,看景区博物馆的专题书刊和央视纪录片。找个时间实地去踩线,更好的尝试是听其他人讲一次。接着,在自己壮着胆子上一次。
其实,每一个新的place都是以这样的方式开发出来的。
要相信: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