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这本书讲述的是作者Mitch和患病的恩师Morrie之间关于生命的思考。
在大学期间,Mitch曾是Morrie的得意门生,两人的感情颇深。然而,在Mitch毕业后,两人失去了联系。多年后,Mitch在电视上得知了恩师得病的消息,决定回去拜访他。于是,在Morrie生命的最后时日里,两人每周二讨论一个生命相关的话题,就有了这本书。
这本书的价值之一,就是提供了两种思考生命价值的角度。
其实现在市面上思考人生价值的书很多,尤其是成功励志类书籍更多,这类书往往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思考问题的角度相对单一,多是从年轻人应该不负青春、努力奋斗的角度出发。追求成功没有错,但沉浸在追求成功的狂热氛围中是否有价值,就存在争议了。
而这本书中,作者是一个疯狂工作、“用梦想换钞票”的年轻人,恩师Morrie是一个年轻时就对金钱不狂热、面临死亡时更“想得开”的垂危之人。两个人的交谈虽然是Morrie主导,但是包含了作者对自己生活的自省,因而能够引导人们思考、反省自己的生活。
每周两人都会谈论不同的话题,比如“世界”“自怜”“遗憾”“婚姻”“金钱”等等,Morrie作为一个备受病痛折磨的垂死之人,对世界的思考更加注重本心——不要被世俗的价值绑架,而去做真正对自己有意义的事情。
那么,什么才是对自己真正有意义的事情呢?
看到这里,不妨先停下来,在纸上写下自己的答案。因为这个问题其实没有标准答案,即使Morrie说的也不一定正确,他所说的话,只是引导Mitch从新的角度出发看待人生。
看这本书的感觉像是,过去眼前只有一条平坦但风景单调的水泥路,而这本书告诉你,其实还有另一条风景优美的荒野小路,这条路与世俗的价值并不相符,或许并不好走,或许你也不愿意走,但是,至少你知道了这世界有另一种可能。
回到书中,Morrie关于生命的思考其实一直围绕着爱与他人。
他在与死亡抗争的时候,愈发意识到爱与陪伴的重要性,而这恰好是年轻的Mitch所忽视的。
Mitch是一个成功的记者,努力工作获得了名声和钞票,但在努力的过程中他没有得到满足,而曾被放弃的音乐梦想、为工作疲于奔命忽视、以及对时间的焦虑都在折磨着他。
在书的开头里,作者自述:
The years after graduation hardened me into someone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strutting graduate who left campus that day headed for New York City, ready to offer the world his talent.
(毕业后的几年把我磨炼成了另一个人,他身上再也没有那个当年离开校园准备去纽约向全世界贡献才智的年轻人的影子了。 )
在看英文版的时候,我被harden这个词震撼到了:社会将我们变成了另一种模样,是用的什么方法呢?Harden。
在中文中Harden意味着“使变硬”,个人觉得这个句子还有一重意思是,社会的历练让我的心变强硬(不过我没有学过翻译,这一点只是结合后文中作者的话进行解释,也可能是过度引申了)
总之,Mitch曾经是一个充满理想的学生,然而接受社会的“毒打”后,终于“老老实实”地放弃当音乐家的梦想,成为了一个记者,后来拼命工作,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这时候正值壮年的Mitch还没有意识到爱与陪伴有多重要,直到Morrie一点点改变他。
Morrie是如何阐述自己的生命理念的,还是要回到书中去感受,只是看转述的话会很可惜。还是那句话:重要的不是他怎么想,而是通过了解他的思考角度,从而扩展自己的思考角度,独立思考什么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
每个人的性格、理想、环境都不相同,他人的建议都只是参考,多听多看多实践,独立思考、建立自己的价值判断体系,才能算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清风 m.1982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