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花谢终有时,人也总有一天会长大。
何必让孩子那么懂事?天真,才是孩子的无价之宝。
前段时间,“全网最小妈妈”“14岁早恋生下儿子”等未成年妈宝流刷爆了某些短视频平台。
一个个小妈妈似乎很懂事的样子,每天忙着晒娃,指导那些年龄更小的孕妈妈怎样生娃才不疼。
褪下在网络上的光鲜,这些小妈妈的生活真的还是如此得心应手吗?
生容易,养很难,教更难。她们只是模仿父母完成了“生”这一步而已。
如果我是他们的父母,我肯定不会让我的孩子这么早就去尝试成年人都未必能完美掌控的生活的。
但我似乎忘了,这种模仿,本身就是教育缺失而导致的。
这些未成年妈妈大多留守,父母角色缺失;早早辍学,缺少应有的教育。
甚至对于这种早早生子的行为,她们的父母甚至夸她们懂事,毕竟早早地完成了传宗接待的任务,此生便无憾了。
这种对“懂事”认知的格局可能仍将继续传递到她们的孩子身上,如此往复。
可是,这些“懂事”的小妈妈们本来就还是个孩子啊。
在这样的花样年纪里,不正是应该为自己精彩地活着的时候吗?为什么要过早被生活所困?
我宁愿这些孩子别这么懂事!
其实,孩子大多时候的懂事都是为了迎合我们这些大人的期许所存在的。
邻居家是个单亲妈妈,虽然家里条件没有很好,但是想尽可能地富养女儿,不想女儿像自己一样一没文化二没才艺。
所以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这个小女孩便开始辗转于小提琴、绘画、跳舞、奥数这几个提升班了。
小孩子开始天性都是淘气和爱玩的,有时候晚上不愿意练习拉琴,就躲在我家,假装要我教她写作业,嘴巴却是不停地讲着她在学校的各种趣事。
后来还是被她的母亲发现了。
小女孩被拎着耳朵提回了家。接着就是其母亲嘶声力竭的哭诉了。
“你为什么这么不懂事?”“我省吃俭用为你报班,还不是为了你好!”“你能不能让妈妈省省心,妈妈也不容易啊……”
这天之后,小女孩似乎长大了,也很少找我玩了。晚上乖乖地练习,周末乖乖地去上补习班。小提琴级数也是蹭蹭地往上涨。
现在小女孩小学六年级了。偶然在楼梯间遇到,她背着小提琴刚上课回来。我问她,学的开心吗?
她笑了笑,“没感觉,但是我妈妈开心。”
小女孩能做到如此懂事乖巧,可以说是满足了大人的所有期望,可是我心里不知怎么为她感到很是心酸。
我们都希望孩子成绩好、技能足,希望他们能懂事。毕竟我们是为了他们好,是为了给他们安排好人生,是为了让他们少走弯路。
但是我们何曾想过,我们给了孩子机会让他们自己选择吗?
在成人“利益”至上的观念熏陶下,他们只会泯灭自己的天性,渐渐失去那份作为孩童本该拥有的天真和无畏。
即使最后孩子有了十八般才艺,他们还是会泯然于众人。
因为,在已经被安排好的人生中,他们已经忘了自己到底追求的是什么,也没有冲动和勇气去打破常规的桎梏了。
我宁愿孩子在该天真烂漫的时候别那么懂事。因为天真,所以勇敢;因为勇敢,才会执着。
小孩子的创造力是无限的。请让他们最大程度地探索内心、成为他们自己。
英国超级畅销书《希腊阳光三部曲》的作者杰拉尔德·达雷尔只读过小学一年级。小时候的他只沉迷于动物世界,觉得学校老师的讲课还没有老鼠吱吱吱的声音有趣。
若是自己的孩子是这样一个“不可教也”的不懂事学生,现在的家长们大概会急得直呼恨铁不成钢吧。
但是达雷尔的母亲却不这么认为,她尊重孩子的兴趣。她把达雷尔带到了动植物种类浩繁的希腊科孚岛上,给他最大自由,让他充分挖掘这天然丰盛的宝藏。
在这里度过的五年时光里,达雷尔靠着自学,开动自己的创意,建立动物园,观察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并通过做实验来检验提出的各种设想,这对他之后投入保护濒危动物事业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也正是这段美好的时光,激发了这位老顽童将这些都记录成妙趣横生的文字的潜力,他的惊人观察力和想象力成就了这部堪称全世界最快乐的童年笔记。
设想,如果达雷尔的母亲执意要将达雷尔训练成在学校上课的懂事乖宝宝也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只是我们可能将失去一位跨越生物世界与文学创作的奇才罢了。
让孩子去发现自己,比我们要求他们懂事更能让他们发现人生的乐趣。
懂事很容易,成人的模板粘贴复制就好。但是,天真的他们有他们自己思考的能力,在可以尽情想象的年纪,我们并不一定要过早的灌输成人的普遍观念。
请不要以自我有限的认知给孩子受限。
我们,只需要信任他们的选择,适当的引导,让他们觉得:可以不那么懂事,真的是多么开心的一件事啊!
总有一天,他们自会学会成长。
作者:两把刷子学员:Douj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