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学校越久,就越怀恋学校那片净土。
那终南山下,那太乙河畔,那吊桥、那万人晨读、那操场、那图书馆……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人一物,都分外想念。
那天,我有缘去到一所高校,走在校园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摆在学校主干道两边的红蓬蓬,不用走近看,就知道要么是卖卡、要么是社团纳新的。因为,每逢开学季都会是这样的光景。
听着两旁不时传来的吆喝声,我仿佛回到几年前刚上大一那会儿,那时候上的学校虽然不好,但刚成为一个大学生来到千里之外的远方上大学,多少有一点小兴奋。
记得开学的那天,是父亲送我来的,虽然坐了19个小时的火车,但踏进新学校的那刻,我还是有点激动,对校园内的一切感到既陌生又好奇。
陌生的人,陌生的环境,这些,都等着我去熟悉,去发现。
现在,我还清晰的记得那一刻的激情满怀,我对自己说“这里就是我未来几年学习生活的地方,高考我是输了,但大学我还要精彩的过。”
然而,当年的豪情万丈换来的是毕业时发胖的身材和一张屡造被拒的毕业证。
有时候真想时间倒回,让我可以记住自己当时的话,换一种方式来过大学生活,那样或许,现在又是另一个我了吧。
可,人,总是失去了才懂得珍惜。校园,我们回不去了,我们再也没有“开学”的日子了,有的只是一个又一个名叫“开学”的回忆。
去年的开学季,妹妹刚上大学,我送她去的,刚出火车站,就有学长学姐来接我们,到了学校,又换了一批人来接待我们(当时我们以为是老师),协助我们办理入学手续。
我作为新生的家长,给妹妹教学费的时候,难免和那些接待老师聊几句,结果我以为的老师竟然是妹妹她同一个专业大四的学姐,94年的,可是却是妹妹她们班的助教,平时的班会、查考勤什么的都是她负责,这个妹子说起话、做起事来却比我都成熟(知道她的年龄,我只能称呼她为妹了),想着自己念大学的那会儿,真是白瞎了,什么都不懂,浪费了自己生命中最美好的年华。
为此,后来还特地给妹妹发去了一篇名为《大学应该怎样度过》的文章,我希望她好好珍惜大学的时光,不仅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能力,让大学四年过的充实有意义,不要像我一样等到大学毕业的时候再后悔,因为那时候,就连开学的资格都已经失去了。
仿佛,大一开学的事情就发生在昨天一样,可不知不觉,“开学”已经不属于我们好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