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三部曲(二):为什么每个男人,都想有辆车

文/壹見

你有没有过一个人,安静地开车走在路上,身后的人急躁地按着喇叭超车而过,性子爆的还不忘探出头骂几句难听的话。你撇过头安静向前,有风温柔地钻进车内,路边树木安静生长,天边浮云缓缓流淌,光阴一去不再复返。

人为什么会喜欢车,捷克作家伊凡·克里玛是这样说的:“在车上,每个人可以远离自己每天扮演的角色,往方向盘后面一坐,便已经不再是一名(职业)……而成为一名驾驶者,驾驶就能实现他没有实现的愿望和对自己的想象……他不再是被自己千篇一律的行为而被迫变成的一个重复绕圈子的傻子,而是在大道上飞驰,奔向未知的、心怀愿望和幻觉的人。”

开车的人,和骑车的人,在实现自我想象的路上,殊途同归。与车为伴的时候,是自由的。

有人说,人到了一定年纪,车成了最好的“防守”武器。就像最近上热搜的“李佳琦抽烟”,成人的压力从来不大张旗鼓,像细水长流般,慢慢渗透在每个普通的日子。当汽车发动的时候,压力会短暂抽离,你不必知道要去哪儿,只要手握方向盘,远方就是归途。

某个阶段,人是渴望逃避的,逃避到无人认识的角落。有时候孤独会跑出来,叫你去喧嚣的世界热闹一番。

这个时候你需要一辆车,一个载体,能够宣泄你内心积累的情绪。

车就像最好的朋友,安静倾听,从来不会打断你,但也从来不会安慰你。

它只是跟随你的意志,或者漫游,或者走到一个不认识的地方,停下,返回,重新开始。

作家王朔说过:“躺在屋子里是打不开内心世界的,得经历大悲大喜、生老病死,至少得在边上看一眼。”

要去看那繁华世界,除了用脚步丈量,最好的方式是与车同行。

把音响放到最大,跟着喜欢的音乐舞摆,速度七十迈,见不同的人,经历不同的事,然后给自己最好的交代。

人活着,还是要给活过的岁月一个交代的。

敞开自己,拥抱自己,才能让内心的自己不再无所适从。

无论,那个时候你是不是一个人。

网上看到一句话:“世上最重要的事,不在于我们身在何处,而在于我们朝哪个方向走。”

开车的人,不会懂骑车人的感受,也不必懂。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