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好习惯你还缺少这一步——《认知设计》

前阵子闺蜜小Q告诉我她要减肥,所以要从健身开始。她制定了非常周密的健身计划,每天晚上要跳绳,隔天keep,还设置了触发点——刷牙(刷牙前锻炼)。如果工作太忙回家晚就走路回去,至少保证一万步。结果一个月后,某天闲聊说起健身计划,我问她执行的如何了,她回答:例外太多,放弃了。

像这样不了了之的好习惯是不是你也有过很多。每每下定决心要读书,要健身,要写文章,养成好习惯的知识也学了一箩筐,然后,那个你想要养成的习惯依然死在了层出不穷的“例外”上。

难道就没有好办法避免这种情况吗?在《认知设计》一书中就提供了很好的方法。在本书的179页-180页中说:


《认知设计》

学术研究人员彼得戈尔·维策主要致力于实施意图(计划行为)的研究,他对这个概念做出如下解释:

实施意图就是使用if…then(如果…那么…)的思维模式,将预期的关键情况与相应的反应连接起来.这样就能更有效地实现目标。然而如果指定的目标刚好是某人希望达到的(我希望执行行为X),实施意图需要指定特定的行为,如果预期的重要情况确实遇到了,就会执行有助于达成执行方式指定的目标的行为  (如果Y发生了,那么我会启动有目的的行为Z)。

这段话什么意思呢?书中举了个例子,如果你的目标X是戒烟,那么你不能仅仅设立戒烟的目标。还要知道如何去做的实施意图。所以你可以这样设定:如果我想要吸烟了,我就要转移注意力。

你有了一个情形Y(如果我想要吸烟)和行为Z(我要转移注意力)这远比只有戒烟的目标更为有效。但是如果设定得越详细,那么执行起来越轻松。

如果我在有压力时想要吸烟,那么我就打电话给姐姐。

如果我无聊时想要吸烟,那么我就玩我的手机游戏。

如果我吃完午饭想要吸烟,那么我就出门走5分钟。  

如果因为我焦躁不安想要吸烟,那么就吃块口香糖。

罗列那些可能影响你养成习惯的“例外”并把应对办法也考虑清楚,那么这些例外将不会对你养成新习惯造成阻碍。

在书中说到了心理学家罗伊·鲍迈斯特(ROyBmmeister)的说法:

决定如果解决一个棘手的情形需要更多的努力,发挥意志力也需要很多努力。如果你提前决定了  (如果Y发生,我就做Z)那么行为就会变得清晰,你就会对所处的情形有更清晰的了解,进而更有可能采取适当的行动。

所以回到小Q的健身的例子,如果她还想继续每天健身要如何使用“实施意图”这个概念呢?如果有不想健身的情形,那么就要给自己提醒。

第一步,罗列那些例外。

第二步,对应每一种可能的例外把提醒措施罗列出来,比如:

1,如果想要偷懒不想健身的时候,看看手机上提前放好的胖胖的自己的照片。

2,如果太辛苦不想健身就打电话给好友,让好友提醒她不减肥都要变feng姐了。

3,如果刷剧不想健身,就关掉视频去照照镜子。

4……

第三步,想到的例外越多越好,把这些例外以及措施写下来时刻提醒自己。

相信好习惯终会给你带来更大的收获。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拆书帮(ID:chaishubang) 前阵子闺蜜小Q告诉我她要减肥,所以要从健身开始。她制定了非...
    拆书帮阅读 338评论 0 1
  • 梦回水乡, 墨心绘。 青竹凌峰立, 箭叶如刀刃。 上五音, 临风听暮蝉, 不介许余毅。 小燕振臂飞, 动了风声喝,...
    廖洁霞阅读 246评论 8 5
  • Next.js是一个新的通用JavaScript框架,它为基于React和服务器的Web应用提供了一个新的可选方案...
    小纠结在简书阅读 2,732评论 0 0
  • 稻盛和夫老先生六项精进和«活法»中多次提到“利他之心”,“利他”是以“亲切、同情、和善、慈悲之心去待人接物”。要真...
    北辕南辙阅读 45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