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选择与自己本职工作相关或自家特别感兴趣的课题,然后上下求索,这样读书比较有效,也有趣。1922年8月,梁启超应邀到南京东南大学的暑期学校讲学,有一个讲题为《学问之趣味》。其中提及”必须常常生活在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而最能引发趣味的,包括劳作、游戏、艺术、学问等等。我相信,人生百态,“读书”是比较容易“以趣味始,以趣味终”的。最近这些年,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退休人士因信仰、投资、旅游的缘故拼命读书,而且很有心得。没有考试的压力,也不想成为专家,就是喜欢,甚至成痴成疵成廦。用晚明张岱的话来说,有痴有疵有廦才可爱,因其“真性情”。读书也一样,不管你喜欢读哪方面的书,只要能读出乐趣来,就是好事。在我看来,读书讲趣味,比讲方法、讲宗旨,要重要得多。
“有问题”,迫使你深入钻研;“有趣味”,故“可持续发展”。这两者相辅相成,读书就变得好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