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都有一个清晰的梦想-进入更好的大学。可是考上名校真的一劳永逸了吗?这个幻想大家最好不要有,世界是发展的,世界也是所有人的,没有什么可以保证一个人的一生命运。那名校值得大家争破头皮也要挤进去吗?
所谓宁为牛后,不为鸡头。这是一道选择同学圈子题目。比如,进入北大、清华的学生,大部分都是极其聪明、反应速度极快、知识极为丰富的。和聪明人处于同一环境,不那么灵光的人也能习得一招半式,变得聪明起来。所以跟聪明人交往非常重要。当然,和他们交往也会给你带来压力,会让你自卑或者自己不如别人。但是也能学到更多东西,依然值得。当你整天与不如你的人交往,没有追赶的目标,除了沾沾自喜的骄傲,那是啥也学不到。
名校师资也很不同。在名校教学的老师,通常教学水平和经历都会更加丰富。很多名校不乏诺贝尔得奖者或者著名的科学家、企业家、思想家。所谓名师出高徒。师者解惑也。如果跟随这样的老师学习,学生的收获也是匪浅的,甚至有时不客气地说可以改变一生的命运。
因为近朱者赤,当身边的老师和同学都是人中龙凤时,自己也会深受其益,在追赶和跟随的同时也能拔高自己的认知。
名校课堂名气在外,自然有它的优势。除了名师,专业,名校的学术氛围也是对一个人的品格和性格的塑造功不可没。拿北大、清华来说,也有100多年的历史,更别说国际闻名的牛津、剑桥都有800年以上的历史等。这些校园氛围有着非常深厚的传统和文化基因,进入它们当中学习,就如用了游戏中的外挂系统,很难当机;一草一木都能使得学生们成为更加厚重、有学术气,或者说拥有综合气质的人。
名校光环,如果足够幸运,在世俗的社会里还有着让人生开挂的功效。例如自报校门时更加容易建立更好的人脉关系,便于为未来搭建更好的平台;同一所名校出来的同门关系自然更亲近,资源也会更好。又例如找工作更容易,机会更多,因为大量的公司更愿意到名校去寻找人才。名校的背景让刚走出校门的新社会人更有自信和勇气去面对挑战。所以从人生的世俗成功角度来看,名校确实更容易取得成功。
以上的观点基本上是俞敏洪先生的,转化成了我的语言,也触动了我内心的懊悔之弦,可惜再读大学时间太晚了,也恨自己年少不懂努力,不懂社会之险恶,贪图享受,不够努力,企图用一块钱买别人的汉堡包,够吗?但是只要活着,成功的时间不晚,俗话说种下一棵树的十年前,其次是现在,英雄不问出身,读不了名校的同行人们,让我们争破头皮跻身社会成功之列吧,健康第一位,其他的其次,无关生死都是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