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忘记,然后自在。
图文:茶小科
主题:茶里茶外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原副总编辑王德有先生,在《列子御风·生死篇》中曾经说过:人不属于自己,他是自然界的一分子。当初看到这句话,小科曾像第一次看到书籍名字时一样质疑。
这本书的全称是——《列子御风:无拘无束的自在人生》。当时其实有一种较怀疑的心态:所谓风,不就是列子的凭借吗?既有依赖,何谈自在?
另:人既然连自己都不属于,又何谈无拘无束?
但是多么庆幸,以前看书时的疑问,竟渐渐在喝茶时开悟了:王先生所说的,大概就是人和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吧。当真正天人合一,就无所谓我,也无所谓自然,既然忘我,那就无所谓得失,无拘无束的自在境界,也在不求时飘然而来。
说到这里,不禁想起一个故事。具体情节早已模糊,但故事的内容却比较清晰。大概就是:民间有一位超脱的隐士,君王得知其品行后很欣赏,于是赐下黄金万两。这时隐士不禁患得患失起来,总担心这些钱会不翼而飞。终于,在经过一段漫长的煎熬期后,他选择将钱财如数还给君王。
读故事时年纪尚幼,很欣赏隐士的气节,也觉得他是少有的聪明人,在金钱和气节面前,终于知道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等后来明白了更多事理,我开始觉得隐士不甚超脱,他的种种做法看似高洁,其实诸多变故都因将钱财看得太重所致,如果从一开始没那么多在意,也就没有了这许多的故事。
可如今,我又欣赏起这位先生。因为即便圣贤,也都是由凡人修炼而来。他当初的超脱是心性,因金银患得患失是人性,但当他决定交返钱财的时候,其实也是在完成一个由“小我”到“大我”的转变,并最终实现了人生的豁达。
这像极了小科之前对自己所说的话:人生最宁静的状态不是做一只井底之蛙,而是在看遍世界繁华后,最终还是选择回到那口深井里。很多时候,所谓的旷达不过是假象,只有在经历种种后又坚持初心,才是真正的超脱。
从此以后再观天地,世间每一处都为深井;手腕上每一个枷锁都书写着自由。能将天地、深井视为一体,将枷锁与自由视为一体,也就无所谓不自由,不懂得自由的人才会收获无拘无束的自由人生。
“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就是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