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代为什么是春秋?051-1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韩昇《史记》百讲,学习笔记系列051-1

春秋时代为什么是春秋?2.1

周的政权原来在西部,从宝鸡一带逐渐迁移到关中平原中部,借关中盆地形成很有利的天然形式。在这个盆地里,周族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民族。

农业的发达加上盆地封闭性的地形,使得周可以自给自足。这个腹地足够大,也使得周人比较富裕。再加上中国的地形是西高东低,因此它占据了地理上对东方居高临下的态势。

从东面进入到周的路都很难走,有四个关卡,尤其是像函谷关。往东走,有黄河的天险、吕梁山脉,往南走有秦岭,这就使得周处于很难被别人征服的地势。

周有了这样的资本,就可以君临中国,极大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我们一路讲下来,可以看到周用一个典型的农业文化取代了商和夏的文化。

商和夏属于什么样文化形态和社会形态,我们今天很难完全确定。但有一点,它们肯定不是典型的农业社会,而周以后就变成农业社会。

但周东迁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周平王迁到了洛阳,洛阳的形式不一样了。它只有西面有山,秦晋崤山之战总在这个地方展开。秦人要出来,东方的人要进去,就要在崤山展开战争。崤山不好走,所以是洛阳西部的屏障。

但是洛阳以东就是平原地区。洛阳没有可以守卫自己的稳固的自然形态,其一半的地方是敞开的。

其次,东周洛阳原来以关中为依托,是用来监督东方的。现在整个根据地失去以后,它只能拿监管机构所在地作为都城。它的腹地不够,难以支撑一个强大的王朝,只能借助于周边诸侯国的帮助。

但是它带来的最主要的意义是周的中央政权由西往东迁,这就符合了中国古代发展的一个总态势。

如果我们把中国历史拉到三千年,整体来看,整个发展是非常清楚的,即由西往东。拿北方来说,中国兴盛的时期,西部在今天的西安,隋唐叫长安。东部就在今天的北京。所以我总结中国前三千年历史主要的演变脉络,就是从西安到北京这样的发展态势。

在西安到北京之间过渡的都城都很难建立起一个强盛的王朝。从发展趋势,我们看到农业文明不断向东开拓。进入华北平原后,更加适合农业的开发。

所以总的趋势很清楚,而周的东迁促进了这个趋势。它走出了关中的黄土高原,开始挺进到河南,往华北大平原走,这是它从长远历史来看一个重要意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